大智慧阿思達克通訊社6月12日訊,環境稅征收獲實質性進展,稅法正式進入征求意見環節。業內分析,環境監測及污染治理企業有望直接受益。根據國務院法制辦近日發布的《環境保護稅法(征求意見稿)》,環保稅的征稅對象分為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固體廢物和噪聲等4類,具體稅目按照稅目稅額表的規定執行,稅額標準與現行排污費的征收標準基本一致。
懲處力度大是征求意見稿的一大特色,意見稿強調,污染物排放濃度值高于國家或者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的,或者污染物排放量高于規定的排放總量指標的,按照當地適用稅額標準的2倍計征;污染物排放濃度值高于國家或者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同時污染物排放量高于規定的排放總量指標的,按照當地適用稅額標準的3倍計征。
同時,征求意見稿明確規定,對超標、超總量排放污染物的,加倍征收環保稅;對依照環境保護稅
法規定征收環保稅的,則不再征收排污費。
環境稅的推進基本符合
市場預期,業內普遍認為,環境稅將加速推動環保“費改稅”進程,將直接刺激排污企業的環保需求,給環保企業帶來更大發展空間。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蘇明向大智慧通訊社介紹,開征環境稅是“十二五”規劃綱要的明確要求,從目前的推進情況看,今年內正式出臺可能性非常大。 環境稅的征收預計將對環境監測設備及污染治理企業帶來直接利好,預計先河環保(300137.SZ)、雪迪龍(002658.SZ)、碧水源(300070.SZ)、首創股份(600008.SH)、龍凈環保(600388.SH)、菲達環保(600526.SH)、東江環保(002672.SZ)等擁有污水處理、大氣污染治理、工業固廢處理業務的公司都將隨著環境稅的實施而受益。
發稿:成楊/曹敏慧 審校:霍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