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布其生態修復評估:沙漠綠色經濟范例》
時間: 2015年7月28日(星期二)14:00-15:00
聯合國可持續大會,即里約+20成果文件中指出,綠色經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和扶貧的路徑。沙漠作為獨一無二的生態系統,有力支持著生物多樣性,承載著世界上14400萬人口,但沙漠地區自然條件惡劣、環境狀況不可預知、生產力低下且基礎設施有限,沙漠或將對綠色經濟發展帶來嚴峻的考驗。荒漠化是一個國際上的挑戰,引起了各國和國際社會的高度重視,也是在2015年后發展議程的大背景下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關鍵所在。去年六月份在肯尼亞內羅畢召開的首次聯合國環境大會提出了以綠色發展道路實現可持續發展與減貧的主題,而沙漠卻給這一目標提出了挑戰。
在此背景下,2015第五屆庫布其國際沙漠
論壇將于7月28日至29日在內蒙古庫布其沙漠七星湖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此次論壇由科技部、國家林業局、內蒙古人民政府、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秘書處聯合主辦。由內蒙古鄂爾多斯市人民政府、中國億利公益基金會承辦。
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是全球唯一致力于推動全球荒漠化防治和生態經濟發展的大型國際論壇。論壇創辦于2007 年,每兩年舉辦一屆,至今已成功舉辦四屆,庫布其沙漠為論壇永久會址。本屆論壇的主題是“沙漠生態文明,共建絲綢之路”,旨在推動沙漠治理、生態修復納入“一帶一路”整體發展目標,重點聚焦沙漠化防治新形勢、新
問題,探討全球荒漠化治理、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新思路,攜手迎接實現綠色發展的新挑戰,促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協調發展。
自1988年起,億利資源集團開始著手應對沙漠綠色經濟的挑戰,開始在位于內蒙古地區的庫布其沙漠實施生態修復項目并發展綠色經濟,并受到國際社會廣泛關注。然而,其相關經驗又在多大程度上適用于其它干旱地區?該報告采用應用信息經濟學模型,從生態經濟與社會可持續性角度,對庫布其沙漠試點項目進行科學評估,重點關注政府—私營企業—社區合作伙伴關系,并總結了在其他旱地生態系統推廣庫布其模式的可行性。
本報告是在環境署的支持和指導下,由來自國際、國內機構的多位作者和評審專家齊心協力完成,并得到了億利公益基金會的贊助與支持。該報告期望助力中國綠色經濟與綠色絲綢之路建設,并對其他干旱地區綠色經濟的發展提供范本。
前聯合國助理秘書長兼環境署副執行主任沙福卡特·卡卡海爾先生將出席本次發布會,評估專家團隊代表將分享本報告的主要成果以及對中國生態文明與經濟新常態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