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再次成為清潔能源投資額最高的國家——現行以配額制為基礎的補貼機制,再次滿足了地方政府強制新能源企業本地化發展的沖動,正在造成大量空心化的無效投資。
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的數據,今年前三季度全球清潔能源投資總額為1979億美元,比2014年同期降低了43億美元。而中國再次成為清潔能源投資額最高的國家,第三季度超過了26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約5%。去年全年中國清潔能源投資增長32%,達到895億美元,創歷史新高,毫無爭議位列全球第一。根據中電聯的統計,在電源工程投資中,2014年中國新能源投資所占比重已經超過70%,風電(993億,增長52.8%)和水電(960億)投資都分別超過了火電(952億)。我們似乎站在了歷史的風口,但這些都不能算是新能源投資的“歡樂結局”(Happy Ending),新能源發展不可能從此揚鞭絕塵而去,因為這個行業仍存在許多隱憂。
“強心針”下的新能源盛宴
當前新能源大規模發展確實存在較好的
政策環境,電改9號文、
碳排放峰值、光伏補貼、可再生配額、碳
市場、微網、電動汽車以及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發展峰會上的一句“中國倡議探討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都足以讓新能源投資熱潮反復上涌。但這一輪新能源投資的騰云駕霧也遭遇到了需求下行的緊箍咒,中國經濟新常態預示著中國能源消費已經步入中低增量和中低增速的時代,能源消費年增長過億、年增速超過5%的情況將會越來越難出現。2014年中國能源消費總量僅比上年增長2.2%,
電力消費量增長3.8%,同比回落3.8個百分點,為1998年(2.8%)以來的年度最低水平。2015年前三季度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僅增長0.8%,部分地區甚至出現大幅下降,其中工業用電量下降1.0%,全國發電設備累計平均利用小時為2972小時,同比減少232小時,再創新低。
在有大增量的情況下,新能源投資高速增長有巨大的空間,但在窄幅縮量時期與火電的擠壓就更為明顯,這才出現了各地風機“站崗”、光伏“睡覺”的景象。根據國家能源局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風電棄風電量175億千瓦時,同比增加101億千瓦時,平均棄風率15.2%,同比上升6.8個百分點,棄光電量約18億千瓦時。這些主要發生在
甘肅和
新疆,其中甘肅棄光電量11.4億千瓦時,棄光率28%;新疆(含兵團)棄光電量5.41億千瓦時,棄光率19%。同時,因特高壓等輸配電基礎設施建設仍需時日,即使三五年后建成一批,也面臨需求不足的窘境,新能源投資的可持續增長面臨很大的挑戰。僅動增量的奶酪還比較容易,如果要涉及火電存量的替代,在如此年景下無疑虎口奪食,需要更大的改革動能和政策利好才行,同時也要付出更大的經濟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