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計劃從2019年起征收碳稅,這是東南亞首個開始征收碳稅的國家,該計劃將在全國提高能源成本,涉及30多個高排放企業(例如發電廠)。
根據計劃,碳稅將面向二氧化碳和其他五種溫室氣體,征收標準在7-20新幣/每噸,價格基數瞄準EUA,其財政部長在一次演講中大概描述了政府的2017年預算,碳稅標準相當于每桶原油的成本上漲3.5-7新幣,將使用電成本提高2%-4%。新加坡財務部長認為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設立碳稅,這樣排放企業就會采取必要的措施。該
政策將對新加坡發電廠和高排放企業(例如煉油廠)產生很大影響,新加坡大部分發電廠主要使用天然氣,碳稅可能會促進對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投資。新加坡政府還需要和各大工業企業進行討論確保稅率合理不會影響他們和同區其他不用交碳稅的企業進行競爭。
碳稅收入將用于工業
減排措施的研究和實施,政府也希望碳稅政策可以在清潔能源領域創造更多就業崗位。
新加坡將是東南亞首個征收碳稅的國家。日本的政策是在全國范圍內征收碳稅,同時,設立區域性
碳排放交易
市場,韓國和新西蘭則是施行全國性的碳排放交易。
新加坡雖然只擁有500萬的人口,碳排放只占全球的0.11%,但其人均收入位于世界前列,如果新加坡可以在解決氣候變化
問題上和經濟發展上并行,無疑對其他國家將是一個很大的鼓舞。
新加坡一直是中、西方貿易重要交匯地,《京都協定》時代的CER也是有相當部分通過新加坡進行交易。希望新加坡可以在《巴黎協定》時代建立起某種中西方碳產品交易的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