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彭蘇萍率領的科技代表團27日訪問澳大利亞布里斯班,與昆士蘭大學的能源科學家舉行研討會,并啟動雙方二氧化碳捕集和封存技術聯合研究項目。
礦物燃料的開采和利用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
碳排放到大氣層后,將導致溫室效應。中國政府鼓勵能源企業實施碳
減排工程,包括在礦區和油田內進行二氧化碳的捕集和儲存。二氧化碳捕集和封存工程的核心是將工廠和礦山排放的二氧化碳收集起來,然后利用廢棄的石油天然氣生產井,將二氧化碳注入到地下,進行永久性封存。
據彭蘇萍介紹,他領導的技術團隊和延長石油集團從“十二五計劃”開始承擔國家科研項目,進行技術研發,并實施工程試驗,試圖找到一條能夠產生經濟效益的可持續應用之路。與此同時,澳大利亞政府也非常重視
碳減排工作,澳大利亞全球碳捕集和封存研究院進行了大量研究工作,并在西澳州和維多利亞州進行工程實驗。
澳大利亞和中國在減碳方面的技術合作始于2013年。在中國國家發改委協調下,澳大利亞全球碳捕集和封存研究院曾向延長石油提供230萬澳元,供延長石油在碳捕集和封存方面進行技術研發。2017年5月,昆士蘭大學煤層氣中心與延長石油、中國礦業大學簽訂三方合作協議,計劃在中國
陜西省和澳大利亞昆士蘭州分別建立科學實驗基地,進行二氧化碳封存工程實驗,通過實驗和研究,共同開發適合不同地質條件下的二氧化碳封存技術。澳大利亞聯邦政府和澳大利亞煤炭協會為該研究項目提供1500萬澳元的科研經費。如果聯合實驗成功,延長石油將在昆士蘭大學和彭蘇萍團隊的幫助下,在國家科技項目的支撐下,建成中國最大的二氧化碳封存基地。該合作項目也是科研機構和企業合作的嘗試。
昆士蘭大學副校長、著名核物理學家AidanByrne教授,著名采礦工程學家、澳大利亞工程院院士MichaelHood教授等50多人出席了研討會。此次合作項目啟動會的贊助方澳大利亞油氣公司先鋒能源(PilotEnergy)表示,愿意參與到二氧化碳封存實驗,計劃為項目在澳大利亞提供油氣井用于實驗,希望通過實驗,提高先鋒能源未來油氣生產井的產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