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已經成為全球共識和大勢所趨。
碳排放權交易體系時通過設定碳排放配額總量和交易排放配額的方式來實現
節能減排的一種有效手段。2011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發布了《關于開展碳
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的通知》,此后,
北京、天津、上海、
深圳等7省市率先啟動了
碳交易試點工作。2017年12月,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啟動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召開,《全國碳排放權交易
市場建設方案(發電行業)》也同步印發,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正式啟動。
碳排放體系市場建設是一項重大的制度創新,也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有效的管理機制、完善的
法規制度、可靠的交易系統、真實的排放數據、扎實的能力建設。在
碳市場建設中,首先要做好配額分配,配額分配的基礎也是企業報送數據的質量,一環扣一環,因此數據基礎是非常關鍵的。2019年1月生態環境部辦公廳下發了《關于做好2018年度碳排放報告與核查及排放監測計劃制定工作的通知》,啟動對于2018年相關數據的報告核查工作,這些數據的核查,對于國家制定配額方案具有非常關鍵的作用。
河北省按照國家的部署和要求,相繼開展了2013-2017年的碳排放報告與核查工作,為了進一步提高碳排放報告與核查報告的質量,確保數據準確,對河北省近年來開展碳排放核查中主要
問題進行了總結分析。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1、核算邊界問題
根據國家及河北省的要求,本次納入核查的主體為河北省行政區域內獨立法人單位或視同法人的獨立核算單位。但重點排放單位對公司內存在的其他獨立法人單位或下屬分公司未進行詳細描述或說明;
核查機構對企業的信息也未給予準確的了解和判斷,導致將下屬獨立子公司納入了核算邊界或未將下屬分公司納入核算邊界,造成排放量存在較大差異。
核查報告對補充數據表中整體排放邊界和工序排放邊界界定不清,
鋼鐵、
造紙、銅冶煉中配額分配排放量與法人邊界一致(
電力排放因子不同),但個別核查報告錯誤的將生產工序邊界作為配額分配的邊界,造成少量差異。
2、核算指南引用錯誤
對核查行業內存在其他產品時,應按照行業分類歸屬,補充相應核算指南,由于核算指南引用錯誤,導致排放因子選用錯誤,對碳排放量產生了較大影響。如某紙業有限公司存在需要獨立填報補充數據表的自備電廠,其化石燃料、石灰石等全部由其自備電廠消耗,按照行業分類歸屬,化石燃料消耗和石灰石脫硫排放應按照發電行業指南進行排放量的核算,但核查報告全部按照造紙行業核算指南進行核算,導致排放量存在較大差異。
3、排放源識別遺漏
排放源的識別和判斷是保證活動水平完整、準確的前提條件,個別核查報告存在識別源遺漏,如某發電企業在脫硫過程排放源的識別上,現場未對企業脫硫工藝消耗的原料成分進行全面分析,直接判定企業脫硫過程無碳酸鹽消耗,由此導致脫硫過程排放源識別遺漏,對排放量造成較大影響。
在其他行業上也存在部分排放源識別遺漏問題,如鋼鐵企業未識別主要合金造成的排放、誤將生石灰作為石灰石納入排放、未識別附屬生產設施中汽油、柴油的排放等,造成排放量的差異。
4、部分排放因子缺省值數據選取有誤
個別核查報告中部分化石燃料熱值含碳量、碳氧化率等數據在缺省值選用上,選用數據與該重點排放單位對應行業的核算指南缺省值不一致,造成了缺省值取值錯誤,影響了排放量計算結果的準確性。
5、報告中數據來源不清及報告內容描述前后不一致問題
部分核查報告中活動水平數據與企業的實際數據存在不一致現象,產生不一致的原因主要有計算過程數據遺漏、數據輸入有誤、計算公式使用錯誤、不同活動水平數據上下串行等等。
個別核查報告在某年度活動水平核查時,未對企業提供原始資料進行核查,造成數據來源不清。
6、監測計劃審核報告中的問題
審核報告在描述活動數據和排放因子時均描述為了“符合”,但部分監測計劃審核報告未能嚴格按照核查報告中描述的活動水平數據、排放因子數據逐項落實監測計劃報告內容,導致部分監測計劃中存在的監測數據列項缺失問題
電力排放因子未注意法人邊界與補充數據邊界不一致,部分報告在補充數據監測方法上,電力的缺省值仍采用國家公布華北電網排放因子。
二、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分析
1、重點排放單位在碳排放專職人員素質和質量保證文件管理上仍有待提高
重點排放單位碳排放專職人員配備在形式上滿足了相關要求,但管理的部門存在差異,絕大部分企業由節能/環保管理人員負責,素質相對較高,保證了核查報告數據的合理性和準確性,但仍有一部分企業專職人員由辦公室/財務部人員負責,相應的專業水平、原始數據等質量保證文件管理存在欠缺,給核查工作帶來一定的難度,無法有效保證核查數據的合理性和準確性。
2、部分核查人員的專業能力需進一步提高
河北省在歷年的核查組織中均配備了技術專家組解決相關問題,并出臺了相應的公告,為核查的順利進行提供了可靠的保證,絕大部分
核查員的水平有了較大提高,但從發現的問題看,少部分核查員對行業指南、法人和補充數據邊界界定、核查過程中實際情況的處理等方面存在欠缺,專業能力需進一步提升。
3、核查時間緊張、現場工作量大
從核查報告描述中出現的錯誤,如前后描述不一致、數據來源與實際不一致等說明核查員未能在現場有效完成相應核對、確認工作,導致編制報告過程中出現偏差。部分核查機構為了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核查工作,現場工作時間較少,尤其是對工序復雜、活動水平數據較多的
化工、長流程鋼鐵等行業,較短時間難以保證有效的完成相關的核查工作。
隨著全國碳市場建設的穩步推進,生態環境部將加強地方主管部門、重點排放單位、
第三方核查機構等開展大規模培訓,特別針對職能轉隸后的各地方應對氣候變化工作隊伍,生態環境部將著力加強省級生態環境部門碳市場隊伍和能力建設,及時開展相關培訓,盡快熟悉碳市場建設相關業務,為碳市場的順利運行提供人才保障和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