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
山西印發《山西省
鋼鐵行業轉型升級2019年行動計劃》。計劃提出,2019年,重點推進22個升級改造項目,力爭當年完成投資50億元,全行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800億元。重點加強煙塵、固、液三廢處理,提高環保
節能等設施的運行效率,提升全行業節能環保水平,確保環保節能達到國家要求,推進產業綠色發展。持續提升燒結工序超低排放工藝技術和裝備水平,研究高爐煤氣用于加熱爐、熱風爐脫硫脫硝技術方案,進一步探索固廢鋼渣回收利用的有效途徑,持續推進全省鋼鐵行業超低排放
政策落實。以回收生產過程中的燃氣、蒸氣、余熱、余壓等二次能源,處置廢水及爐渣、粉塵等固體廢棄物為重點,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全文如下:
山西省鋼鐵行業轉型升級2019年行動計劃
為推動全省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轉型升級和綠色健康發展,特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推進思路
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
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立足資源能源優勢和產業發展基礎,按照“鞏固、增強、提升、暢通”的要求,以化解過剩產能、減量升級改造、推進兼并重組、強化節能
減排為抓手,著力推動裝備水平提升、關鍵技術突破、產品結構優化、綠色健康發展,促進鋼鐵行業邁向集群化、智能化、綠色化。
二、工作目標
2019年,重點推進22個升級改造項目,力爭當年完成投資50億元,全行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800億元。逐步實現產能規模適度,存量轉型優化,增量對標領先。品種差異化得到體現,企業發展高端產品的特點日趨鮮明,行業綜合競爭力得到有效提升。
三、重點任務
(一)調整產業結構
綜合
市場需求、集約發展、環境保護等因素,在嚴控鋼鐵總產能的前提下,逐步實現鋼鐵行業產業結構優化調整與化解過剩產能、產業升級改造、企業兼并重組、綠色健康發展、強化兩化融合等結合推進。以“產能規模合理、產業布局集中、裝備水平提升、污染物超低排放、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積極引導主要鋼鐵生產市制定鋼鐵工業轉型升級、產業整合發展規劃。緊緊圍繞做大做強優勢企業集團和提高產品質量,有保有壓合理調整產業布局,打造區域性企業集團,積極推動形成規模集約、分工協作、優勢互補、發展協調的鋼鐵產業格局。
(二)化解過剩產能
綜合運用市場機制、經濟手段和法治辦法,積極穩妥化解過剩產能,確保完成2019年度粗鋼產能壓減任務。處理好去產能與保供應、穩價格的關系,重點做好職工安置和債務處置工作,堅決守住社會民生和金融安全的底線,有效防范和化解各類風險,確保社會穩定。嚴禁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新增鋼鐵產能,有效防止“地條鋼”死灰復燃,堅決查處鋼鐵行業違法違規行為,健全違法違規應急響應機制。
(三)加快產業升級
堅持產能減量置換的原則,積極引導企業制定裝備升級改造方案,有序推進1200立方米以下高爐、180平方米以下燒結機、100噸以下轉爐(電弧爐)、50噸以下合金電爐等生產裝備改造,確保限制類裝備2025年底前完成升級,進一步提升工藝裝備水平和產業集中度。通過建設一批重大技改項目,實現鋼鐵企業生產裝備升級、生產線智能化發展、節能環保技術改造等。加快推進太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棒線材生產線智能制造改造和中板生產線技改項目、山西晉南鋼鐵集團有限公司鋼鐵減量置換升級改造項目(一期)、山西中陽鋼鐵有限公司線材深加工項目、山西高義鋼鐵有限公司煤氣綜合利用發電項目等22個重點項目建設,全年力爭10個重點項目投產或部分投產。
(四)推進兼并重組
鼓勵優勢企業按照市場化原則加大兼并重組力度,推動鋼鐵行業跨地區、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組。積極推動太鋼集團按照合理布局、優勢互補的原則,實施不銹鋼產業兼并重組,打造最具競爭力的不銹鋼企業和一流大型企業集團。支持晉南鋼鐵集團、建龍集團、福盛鋼鐵等優勢企業,加大對省內外產能資源的整合力度,打造具有較高市場占有率和產品差異化的鋼鐵聯合企業。支持重組后的鋼鐵企業開展技術改造、開發優勢產品、優化區域布局,提高市場競爭力。鼓勵鋼鐵企業延伸產業鏈,參與焦化企業、
電力企業、礦山資源的整合,重組符合環保要求的廢鋼加工配送企業。運用市場化、法治化辦法處理兼并重組過程中的資產、債務等問題,妥善安置職工。
(五)打造龍頭企業
以打造區域性龍頭企業為目標,以提升質量品牌、整合區域資源為主要任務,推動存量產能向優勢企業集中,向升級改造項目集中,向鋼鐵產業園區集中。支持省內生產規模相對較大的優勢民營鋼鐵企業,通過聯合、兼并、相互持股等方式對區域內的民營鋼鐵企業進行整合,促進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打造區域龍頭企業。
(六)優化產品結構
以市場為導向,引導企業主動適應國內高強鋼筋建筑用結構鋼和型材推廣應用的趨勢,開拓H型鋼市場,提高產能利用率。推動500兆帕及以上高強鋼筋、高強度線材、高性能鋼結構用鋼實現規模生產,提高高強度熱軋鋼的產品比例,提升產品競爭力。大力推進新產品開發,加快產品創新升級,主動加強與下游產業的協同,瞄準市場趨勢和產品瓶頸,加大對不銹鋼、模具鋼、車軸鋼、硅鋼、結構鋼、彈簧鋼、優質板材卷板、冷墩鋼等優質鋼材的開發力度,通過加速研發鋼鐵新材料、新產品,合理優化我省鋼鐵產品結構。
(七)推進綠色發展
以降耗綜合利用為抓手,重點加強煙塵、固、液三廢處理,提高環保節能等設施的運行效率,提升全行業節能環保水平,確保環保節能達到國家要求,推進產業綠色發展。持續提升燒結工序超低排放工藝技術和裝備水平,研究高爐煤氣用于加熱爐、熱風爐脫硫脫硝技術方案,進一步探索固廢鋼渣回收利用的有效途徑,持續推進全省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政策落實。以回收生產過程中的燃氣、蒸氣、余熱、余壓等二次能源,處置廢水及爐渣、粉塵等固體廢棄物為重點,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
(八)加強兩化融合
推動“互聯網+鋼鐵”的產業發展新趨勢,積極推廣應用鋼鐵產業鏈供銷電子商務平臺,完善鋼鐵工業能源控制信息
化工程,推進建設鋼鐵行業能流物流電子商務平臺。深化信息技術在鋼鐵企業監測監控、設備運行、生產調度、企業管理、采購、銷售等環節的應用,推進建設鋼鐵企業信息一體化平臺,實現系統應用的集成。
四、工作措施
(一)創優發展環境
強化政府服務功能,積極發揮省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領導小組鋼鐵行業辦公室和成員單位的職能作用,認真落實國家及我省鋼鐵產業發展的各項政策規定,指導、督促各市、各企業做好各項工作,幫助解決存在的困難和問題,落實承諾制審批政策,激發市場活力。嚴格執行安全、環保、能耗、質量等法律
法規、強制性標準和產業政常態化機制和13710督辦平臺,解決生產運行和項目建設中策,營造公平市場競爭環境。結合國家“一帶一路”重大戰略,支持省內鋼鐵企業走出去,開拓國際產品市場和產能發展空間。
(二)落實扶持政策
發揮好技術改造專項資金對鋼鐵工業轉型升級的促進作用,積極為企業與國內外金融機構搭建多種渠道和方式的融資平臺。對符合環保、能耗標準和規范條件的企業,在協調銀行貸款、直供電交易等方面給予支持。利用全省服務企業的問題,積極為企業排憂解難。
(三)加大問責懲戒力度
各市、各縣區要切實擔負起主體責任,通過日常用電數據分析、衛星圖片巡查、定期實地督查以及建立健全舉報核查工作制度等綜合手段,加大監督檢查力度,確保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處置,贏得工作的主動權。進一步加大檢查抽查力度,省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領導小組牽頭,適時組織開展化解過剩產能、違法違規清理、防止“地條鋼”死灰復燃等專項行動。進一步加大問責力度和對違規企業的懲戒力度,對查實的違法違規問題,提高問責級別,原則上對市、縣主要責任人進行問責,提請工信部取消違規企業的規范公告資格,整改問責情況在全省進行通報,始終保持打擊鋼鐵行業違法違規問題的高壓態勢。
(四)加強示范引導
認真總結太鋼集團、晉南集團、建龍集團在企業兼并重組、兩化融合等方面的實踐經驗,推進成功案例在全行業推廣應用。大力宣傳市縣和企業在化解過剩產能、兼并重組、轉型升級等方面好的做法和經驗,發揮典型示范帶動作用。加強輿情應對,強化應急機制,積極回應社會關注問題,形成正向引導的良好輿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