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氣候變暖是人類面臨的長期挑戰,也是一個復雜的心痛
問題。1951-2010年,全球氣溫升高一般以上原因來自認為活動。氣候變化的嚴峻挑戰迫切需要國際社會相互合作、有所作為。自聯合國大會于1992年5月9日通過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開始,各國政府在框架下進行一系列氣候談判,衍生了包括
碳交易體系、碳稅、跨國
減排機制等一系列溫室氣體減排手段。溫室氣體減排可能離大部分個人還遠,但是下面這些新科技的發展,包括我們平常的衣食住行的消費側,可以影響個人消費行為的
節能減排,為溫室氣體排放治理盡一份力量。
可以發電的可穿戴設備
據新華網報道,中國科研人員在新一期美國《應用物理通訊》雜志上發表論文稱,他們開發出一種可穿戴在腿上的發電設備,通過捕獲人行走時膝蓋彎曲產生的動能發電,有望用于為可穿戴健康監測儀或GPS跟蹤設備等供電。該設備依賴于一種獨特的大纖維材料,這種材料在彎曲時會產生電能。
穿戴這種設備的人以每小時4公里的速度行走時,設備輸出功率為1.6微瓦特。研究人員對比了受試者穿戴與不穿戴這種設備行走時的呼吸狀況,認為穿戴這種設備步行不需要額外出力。此前一些可穿戴的能量采集設備利用人行走時帶來的震動發電,效率較低。廖維新說,人的步行頻率很慢,從震動中收集能量的效率較低,而此次研發的設備利用膝蓋彎曲產生的動能發電,繞過了這一限制。
素食替代肉
很多人都知道,肉類可為我們提供一定能量,外出勞作或外出運動后,我們都習慣攝食肉類食品,以此來補充能量。對于肉類食品的口感,肉類食品所具有的功效,人們都大致了解,但肉類食品的制作過程或鮮少人知道。肉類食品的制作過程較為復雜,其中需要消耗大量水資源,同時,還會損害一定的森林資源。在畜牧和制作的過程中,會排放出一些溫室氣體,會對環境造成一定影響。根據糧農組織公布的數據來看,畜牧業產生的溫室氣體占全球溫室氣體總量的18%,在化石燃料耗用方面,生產動物蛋白所需耗用的化石燃料是生產植物蛋白的11倍。由此可見,肉類行業無疑是一個排放溫室氣體多,耗能量大的產業。
考慮到人類對肉類食品的需求,也考慮到制作肉制品對環境產生的影響,國外科學家已初步研制出素食代替品,以此幫助人們擺脫對肉制品的依賴。在面對素食漢堡時,體驗者Evan McCormack表示,盤子里的漢堡,看起來鮮美多汁,其外形與真正的肉類漢堡相差無幾。同時,素食漢堡還散發著肉類的香氣,用刀切漢堡時還能看到從肉塊中流出的血水。研究人員表示,目前,主要采用小麥、椰子油、土豆等制作素食漢堡。未來,還會進一步改良制作工藝,以此進一步改善素食漢堡的口感。負責生產素食漢堡的公司的CEO帕特·布朗表示,公司計劃到2035年,實現以“食品技術”替代傳統養殖業,用素食肉來替代真正的肉。這一方面減少了產業耗能,降低了污染氣體的排放,另一方面,也解決了肉類食品容易致人肥胖的棘手問題,一舉兩得。
零碳建筑
假設,有一天我們來到沒有人煙、當然更沒有水、電、煤氣等設施的地方居住,我們是否可以搭建這樣一間小屋,在這個屋子里無需向大自然索取不可再生的資源,也不排放污染物,同時卻照樣享受當下最現代的生活?未來建筑節能零
碳排放成為大勢所趨。零碳建筑,就是建筑在不消耗煤炭、石油、
電力等能源的情況下,全年的能耗全部由場地產生的可再生能源提供。
在英國倫敦南郊的貝丁頓小鎮,有一個外觀獨特的社區格外引人注目,這里的建筑物上豎立著一排排五顏六色的煙囪狀裝置,屋頂南側鋪設了大片太陽能光伏板,北側則種植著各色植物。這個社區全稱為“貝丁頓零化石能源發展”社區,由世界著名低碳建筑設計師Bill Dunster設計,2002年完工并吸引了約百戶居民入住,是英國最大的低碳可持續發展社區,如今已成為世界低碳建筑領域的標桿式先驅。“零碳社區”并不是完全沒有碳排放,而是通過利用太陽能、節能建筑等手段來實現不使用煤和石油等傳統化石能源。
社區所使用的能源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在建筑的樓頂和南面大面積安裝的太陽能光伏板,二是社區里建有一個利用廢木頭等物質發電并提供熱水的小型熱電廠。社區內的小型熱電廠使用的燃料是廢舊木頭等物質,不會造成額外的環境負擔。它在發電過程中散發出的熱能也被用來制造熱水,熱水通過管道送入社區內的每家每戶。采取這些措施后,只要沒有特殊需求,居民家中就不必再安裝暖氣,整個社區也沒有安裝**供暖系統,這就減少了一大塊能源消耗。
同時,國內在零碳建筑領域也有相應的試驗展示。新天津生態城公屋展示中心集眾多先進環保技術于一身,如屋頂太陽能光伏板提供足夠使用的電能、基于煙囪效應的通風系統實現室內外空氣循環、利用導光筒折射和反射太陽光為室內照明、地源熱泵為建筑內供熱制冷等等。整棟建筑的面積為3467m2,通過應用先進建筑技術、多種可再生能源實現零碳排放,成為天津首座零碳建筑。菱形建筑結構充分吸收太陽光,地熱能與通風保證體感舒適,燈具亮度靠室內光亮度自動調節,還有一套控制系統對整棟建筑進行集中管理。這套系統對建筑內部所有設備能耗進行集中監控與管理,從而進一步降低能耗、節約資源。
太陽能汽車
但是說到新能源汽車,大多數網友還是認為這只是一個偽命題,因為新能源汽車看似不需要油耗,但是為了帶動汽車行駛,本身就需要更多的動力電池,光是電池自重就消耗了不少動能,電力其實多數越是通過火力發電廠供給的,而后期的電池回收問題也是一大
難題,處理不好甚至比燃油車的污染問題更加深遠。
太陽能被認為是最清潔的能源之一,擁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沒有污染的特性。另一方面,對于人們來說,汽車是生活中越來越不可缺少的部分。隨著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嘗試將太陽能與汽車結合起來,以滿足人們的需求。
一家荷蘭的汽車公司Lightyear推出了首款產品,也就是今天所說的太陽能汽車,其實過去也有不少車企打出過研發太陽能汽車的口號,最終都因為無法實現無疾而終。這款Lightyear One目前定價為11.9萬歐元,當然很多人對于價格并不在意,在意的是他真的可以實現太陽能動力么?據了解這款車在車頂以及車頭、車尾部分都采用了光伏電池板覆蓋,通過吸收太陽能獲得電力,每小時都可以儲存下12公里續航的電力,一年下來可以儲存2萬公里的續航能力。同時為了保證在陰雨天也可以正常駕駛,這款車也配備了充電樁充電功能,采用了快充技術后充電一小時即可續航超過500公里,在滿電情況下續航可以達到720公里。
隨著科技的發展,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有助于低碳綠色發展的產品出現,成本也將持續下降。我們個人消費者除了本著環保公益的理念來選擇這些產品之外,像
碳普惠這種低碳權益惠及公眾的減排激勵機制也將能夠遍地開花,進一步激勵個人的減碳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