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那是2017年的5月份,第一場全國碳
市場配額試算會議在成都召開。兩年以后,還是全國
碳市場配額試算會,還是第一場,還是在成都?我不僅感慨,我們轉了一個圈,貌似又回到了原點。
大約在1個月前,生態環境部發布了“關于舉辦碳市場配額分配和管理系列培訓班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將在全國范圍內召開8場培訓及配額試算工作,同時將配額分配方法作為附件對外公開。
其中第一場培訓已經在成都圓滿結束,作為在本土召開的會議,我是肯定是去參加了的,作為圈內(自封)專業評tu論cao員,我覺得有必要就這次的配額分配方法和培訓會寫些什么,所以我就著自己零零散散的感受,寫成了這篇文章。
總體感受
首先,必須點贊這次配額試算的公開性!通知下發的時候是明確全社會公開的,所以我可以隨便評論,不像上一次,配額分配方法并不是公開的,要知道當年我寫“【重磅】全國
碳交易市場配額分配方案(討論稿)公布”的時候還是惹了一些人不高興的。
再看配額分配方案,這個方案對我的第一個感覺是好浪費紙,32頁的紙,重復的內容得有20頁,當然這也是為了考慮每個細分發電類型在配額分配描述時都保持完整性。我不是控排企業,不清楚這樣做是否真的給他們帶來了便利,只是覺得打印出來的話多少不夠低碳。
我不是電力圈的人,不知道電力企業如何分類。但這次的納入碳交易的電力企業定義多少有點模糊。首先可以確定的是:并不是所有發電的企業都會納入。方案里面明確納入的是燃料為燃煤、煤矸石、水煤漿和燃氣的純凝發電機組和熱電聯產機組,明確不納入的是燃油機組。其它的各類機組就成了灰色地帶,如摻燒煤的垃圾/生物質機組、利用工廠廢氣發電的機組,還有那種買蒸汽來發電的機組等等。
關于基準線
這次的配額分配方案毫無懸念的仍然是采用基準線,不過一次性給了兩種備選方案,兩種方案的核心差異是煤電機組要不要根據機組容量再拆分基準線。一刀切情況下的基準線是1.015 tCO2/MWh。高于之前11基準線方案常規電廠的最高擋。根據機組容量拆分時只分300MW一個擋。300MW以上為0.989tCO2/MWh,300MW及以下為1.068tCO2/MWh。
兩種方案相較之前的11基準線方案都減少了許多條線,我覺得是好事,小機組無論什么原因效率低就是效率低,從大方向上應該一視同仁。從基準線的劃分來看,乍一看覺得這個基準線相對于之前的11基準線版本寬松了許多,但是因為含碳量的事情導致排放本身就高了許多,所以跟之前的基準線沒有可比性,很多人以為配額分配過于寬松,我看未必。
比如在成都召開的五省市配額試算過程中,大部分企業配額是缺的,主要原因除了含碳量的
問題。還有一個原因是這五省市(云,貴,川,渝,藏)的主流電力還是水電,煤電基本上都是調峰用,所以負荷率低,啟停次數多,這樣排放強度就上去了。而配額分配方案里并沒有考慮這些因素,所以導致大部分企業配額都緊缺。
關于負荷率
早在2年前的那次試算會,關于配額分配考慮負荷率的意見就反應上去了,而且在后來的補充數據報表里也添加了這個數據的收集,所以
政策制定者不可能不知道這個問題,但遺憾的是最終的配額分配方案中并沒有采納,我想,政策制定者也是從全局出發,最終選擇犧牲掉這部分的訴求了吧,雖然這次會議企業們也再次提出了這個問題,但我想這改的可能性吧,基本上懸...
關于含碳量
我覺得這恐怕是這次配額分配最需要關注的地方,也不知誰出的主意,在今年的核查中,凡是電廠煤炭沒有測含碳量的一律取上限值,當然這是為了倒逼企業開始實測含碳量是好事。但這樣一來企業的
碳排放至少比實際值上浮10%,多的30%都有。根本就不能反應企業的實際排放。這次的配額分配方案我相信也是參考了這部分的數據的,但到了明年,所有企業開始實測,排放量唰的一下全下來了,難不成讓企業的配額全爛大街?或者是基準線大幅調整?
這樣造成的另一個問題是:整個核算體系的一致性出現了問題。目前這套核算體系最重要的幾個缺省值:區域電網排放因子,全國電網排放因子和供熱排放因子在當時計算是都是基于缺省值而非上限值。舉個例子,按照現在的算法,供出去1TJ的熱得135噸的配額,購買1TJ的熱得110噸的配額。極端情況下,我自己產熱賣給自己就可以得25噸的配額差價。
關于燃氣機組的履約
方案中明確燃氣機組不要求履約,但是多余的配額又可以拿到市場上賣。這個方案初衷是鼓勵燃氣機組,只獎不懲。但沒有明確具體的操作方法,要知道配額在預分配時得到的配額就可以自由買賣了,要是燃氣機組企業直接把預分配的配額都拿去賣了,按照現在的規則貌似也得不到什么懲罰。我想會不會以后燃氣機組不參與預分配,在最終分配時,只對配額富裕的企業發放富裕部分的配額?這樣就可以避免上述的問題。
總結
從這一次的試算來看,西南五省的發電企業基本都是愁容滿面,而且估計也不會有什么改觀。雖然全國碳市場啟動仍是任重道遠,但能夠有所行動那肯定是好事,在培訓結束的提問環節中還有不少企業問產量提高會不會配額不夠這樣的常識性問題,說明這樣的培訓還需要多搞。至于配額分配的盈缺及公平性問題,那是永遠沒有標準答案的,還不如先把配額發下去,讓市場動起來,這樣才能加快節奏。所以,讓我們一起期待全國碳市場開始的那一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