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科院-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經濟學模擬聯合實驗室及社科文獻出版社日前在京發布了第11部氣候變化綠皮書——《應對氣候變化報告2019:防范氣候風險》,并對2017年全國169個地級以上城市的綠色低碳發展水平進行了多維度評估,結果顯示,深圳綠色低碳發展水平位居第二。
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構建了中國城市綠色低碳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包括宏觀指標、產業低碳、能源低碳、綠色生活、資源環境和
政策創新6個維度共15個評價指標,以
第三方視角對2017年全國169個地級以上城市進行了多維度評估。結果顯示,2017年169個城市綠色低碳發展評分結果集中于60至94分之間,其中90分以上的7個,無不合格城市。按照不同年份選取相同城市評估發現,大部分城市分數有了提升。
北京、深圳、廈門的綠色低碳發展水平總體評分位居169個城市前三名。其中,深圳綠色低碳發展水平評分為92.65,緊隨評分93.50的第一名北京,位居第二。
按照不同城市類型評估發現,2017年四類城市的綠色低碳綜合得分排名依次為服務型城市、綜合型城市、生態優先型城市、工業型城市。其中,服務型城市綜合得分及分領域排名靠前的分別是北京、深圳、廈門、南寧、昆明,其綜合得分都在90分以上。
對四個一線城市進行評估發現,每一年排名前兩名的城市都是北京和深圳,2010年至2017年四個一線城市綜合得分都有不同程度提高。綠皮書認為,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均為低碳試點城市,其政府對低碳相關的政策制定、資金投入、結構調整以及業界創新都優于其余地級市,因此直接選擇
碳排放實際數據進行對比,更能體現城市真實低碳發展水平。評估發現,四個城市的碳排放總量、單位GDP碳排放和人均CO2的實際排放水平都有所下降,特別是單位GDP碳排放保持逐年下降趨勢。其中,深圳的碳排放總量最低。
深圳構建市級企業服務生態體系
近日從深圳市中小企業服務局了解到,為助力深圳企業健康高質量發展,深圳中小企業服務局正在系統謀劃全市企業服務工作,構建市級企業服務生態體系,即重點打造深圳市的“云服務”和“群服務”工作體系。目前該生態體系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中,并取得了階段性成績。
在新修訂的《中小企業促進法》中提到:“中央財政在本級預算中安排的發展專項資金要用于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和融資服務體系建設”。在此方面,深圳先行一步,調動全市資源構建全市企業服務生態體系,率先成立深圳市企業服務工作領導小組,研究設立深圳市級企業服務中心,重點打造全市的“云服務”和“群服務”工作體系。
具體來看,“云服務”主要以“互聯網+政務服務”為核心,進一步提升服務質量和辦事效率。通過市區政府在線、廣東政務服務網(深圳市)、各涉企職能部門網站、i深圳-營商通、12345熱線等信息系統,為企業提供政策查詢、政務辦理、訴求處理等服務。“群服務”主要是構建政府部門和社會化服務機構相結合的服務群體,通過建立市直涉企部門、各區(含新區、深汕特別合作區)、各街道,以及各行業協會和各類公共服務示范平臺(基地)多層級服務協同機制,配置企業服務人員,實現“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群服務網絡。
據了解,建立全市的企業服務生態體系是一個龐雜而系統的工程,深圳市中小企業服務局專門組織了相關部門和人員全力推進。目前已前往
香港、寧波等城市學習先進經驗,以及結合深圳福田、南山、龍華等各區創新企業服務的具體工作,籌備成立深圳市級企業服務平臺。這將是一個集政策宣貫、優質資源匯聚、企業大數據中心,以及產業研究智庫于一體的綜合性企業服務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