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在歐洲汽車制造商頭上的達摩克里斯之劍可能要迎來轉變。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歐洲的蔓延,各協會和企業就是否應該推遲
碳排放法規實施時間爭論了起來。
日前,德國北德意志州銀行分析師Frank Schwope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給汽車行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影響,如果要從這場危機中解救汽車行業,是時候重新考慮碳排放法規等規則了。但這一說法遭到了歐洲
交通環境協會
運輸與環境主任普里斯卡諾娃的反駁:“經濟的復蘇固然重要,但我們不能讓一些機會主義的汽車廠商利用這場危機,要求歐盟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標準。”德國汽車工業協會發言人拉爾夫·迪默則表示,由于尚不知這場危機會持續多久,對行業造成多大的影響,現在討論碳排放法規是否需要推遲恐怕還為時過早。
疫情給歐洲車市帶來巨大挑戰
隨著此次疫情的擴散和蔓延,包括大眾集團、菲亞特克萊斯勒集團、標致雪鐵龍集團、戴姆勒等12家車企都選擇了暫時關閉工廠的選擇,預計關閉工廠的數量將超過100家,這給歐洲汽車
市場帶來了不小的影響。據IHS Markit預測,歐洲、北美和拉美的汽車產量或將因此減少144萬輛,2020年全球汽車產量將或因疫情影響下降到8250萬臺,下降幅度約為8%。
瑞士圣加侖大學教授Ferdinand Dudenhoeffer在上周發表的報告中指出,受疫情影響,今年歐洲新車銷量將下降超過10%,僅為1270萬輛,接下來歐洲新車銷量的恢復將變得較為緩慢,預計到2030年才能恢復到2019年的水平。值得一提的是,教授的預測是在“三個月之后疫情將得到有效控制”這一前提下做出的,而在福布斯看來,這位教授對疫情的發展趨勢態度較為樂觀了。
基于在生產端和消費端受到的多重不利影響,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ACEA發表了一份聲明,希望國家政府和歐盟能對汽車行業給予一定的財政支持,但或許出于某些方面的考慮,碳排放法規是否需要延遲的
問題在這份聲明沒有被提及。
沒有疫情 碳排放也是一個難邁的坎
不過,即便沒有新冠肺炎疫情,日趨嚴格的碳排放法規也是歐洲汽車制造商需要面對的重大
難題。根據歐盟現行規定,2020年1月1日起,新車每公里排放的二氧化碳不能超過95克,2021年起所有新登記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需低于95g/km,到2030年,在歐盟銷售的所有新車油耗需要達到每加侖汽油92英里。如果產品達不到相關標準,車企就需要繳納罰款。為此,近年來不少車企已經停止了大排量車型的銷售,以及進一步加快電動車和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腳步。
且不論車企能否達到2021年和2030年的目標,市場調研機構PA Consulting的最新報告顯示,光是2020年,歐洲就有不少車企將因為難以達標而繳納高達約34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590億元)的罰款,其中,歐洲13家最大的汽車制造商面臨的罰款將超過145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111億元)。
而此次疫情的爆發,無疑給歐洲汽車行業雪上加霜。“今年前兩個月,歐洲的汽車銷量已經下滑了8%,我認為車企很難再有余力引入電動車和混合動力汽車,我們必須要求(歐盟委員會)延遲一年,沒有道理在艱難的經濟時期還要征收高額的罰款。”歐洲一位業內人士指出,應當給汽車行業一定的諒解。
推遲還是不推遲?
在普里斯卡諾娃看來,或許目前正是降低汽車行業碳排放的好時機,因為在上一次的經濟大衰退期間,人們選擇購買更小和更便宜的汽車,結果就是新車的實際排放量出現了顯著下降。現在判斷疫情對汽車行業的影響還略顯早了些。
此前對于二氧化碳排放法規抱持不滿意態度的拉爾夫·迪默同樣表示,現在并不是討論推遲與否的正確時間。“由于市場放緩,目前沒有多少人購買汽車。等我們有更多關于疫情影響汽車行業的數據和信息,才能夠開展這方面的討論。比如有明確的證據證明汽車行業受到了嚴重的損害,成千上萬的工作崗位受到威脅的情況。”他表示。
“汽車行業正在朝著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和共享化的方向發展,疫情又給本就處于動蕩期的汽車行業帶來了更大困難,可能會有不少公司破產。”上述業內人士坦言。
對此,歐盟并沒有做出回應,但從前不久歐盟委員會發言人的一段發言中或許可以看出他們的態度:“盡管我們現在的重點是與新冠肺炎疫情作戰,但我們仍在繼續執行歐洲綠色協議方面的工作。氣候危機仍然是現實,需要我們繼續給予關注和努力。”
看來,在碳排放法規未明確將推遲之前,歐洲的汽車企業仍然需要做好“打硬仗”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