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的我國煤炭行業向何處去

2021-1-20 13:44 來源: 宏春觀察 |作者: 周宏春

有人建議我寫一篇碳中和就要向煤炭開刀。我覺得“殺氣”太重,不予采用。而現在的隨筆題目是計劃要寫的。

一、引子

先來段插曲。

記得一次某個場合某位人對我說,不要以為外國人對你說一兩句贊同你觀點、支持你觀點的話就怎么了,要防止被人家帶到“溝里”。

聽了這句話,驚出一身冷汗;腦子里閃出了另一個詞:“糖衣炮彈”。

有人說,我會把“糖衣”吃了,“炮彈”扔回去;

但假如你把“糖衣”吃了,“炮彈”沒有扔回去;或者你扔出去的勁不夠大“炮彈”掉在國內了,會產生怎么樣的結果呢?

天知道!

做研究的人,別人不會送你“糖衣炮彈”,但會夸你幾句,有時會給你資助,有時會給你獎狀抑或其他褒獎,雖然你立場堅定,態度鮮明,沒有出賣情報(看到過國內曾有人因此而被判刑的文章),但會不會幫人家宣傳他們的價值觀、宣傳他們的觀點呢?會不會用人家的眼光看中國呢?會不會寫文章按人家的標準來丑化自己的國家呢?

有人說,現在有人把煤炭“妖魔化”了;甚至有人說,外國人把煤炭“妖魔化”是把中國“妖魔化”的一部分。

這句話聽起來就嚴重了。

我不相信專家會跟著外國人“妖魔化”自己的母親!當然,類似“糖衣炮彈”的話聽慣了,把“妖魔化”我們的話當“贊揚”我們的話順口說出來也是有可能的。

舉個簡單例子,聽呂永龍院士(歐洲科學院)說過,在國外發一篇正面介紹中國情況的文章,外國審稿人就是不同意,后經過反復討論費了好大勁才發表。

相反,有人在國外發中國環境污染導致多少人死亡不僅能發文章,還能得獎。

假如有人寫一篇西方國家環境好、新冠死了多少的定量分析文章,發得了嗎?

這正是習近平主席指出的: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有祖國。

所以,做研究的人,需要有自己立場和觀點(古人說“文如其人”),當然可以“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用西方人的分析方法來研究中國問題

二、我國目前還不能沒有煤炭

參考消息網1月18日報道,路透社倫敦1月14日發表題為《大寒潮暴露了亞洲潛在的能源危機》的報道:

東北亞地區的氣溫長時間遠低于正常水平,導致煤炭、天然氣和電力供應的緊張程度達到了極限。嚴寒不僅引發了危機,還暴露出以下潛在問題:人們迅速轉向利用天然氣供暖和發電,導致地區能源系統彈性不足。

……

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當今中國如果沒有煤,日子還真的很難過。

短期看,煤炭價格大漲,存在供不應求的原因。煤炭工業網2021-01-19有一篇文章,分析了近期煤價瘋漲的4大原因。

今年多省市拉閘限電,電煤供應緊張是一個重要原因。文章認為,煤炭價格飆升,深層次原因在于短期內多種因素疊加導致供需失衡,包括:一是進口煤同比大量減少;二是主產地供應大幅減量;三是電力需求大幅增加;四是部分資金借助期貨炒作推波助瀾。其中,供應大幅減量(7-11月份減量近9000萬噸)最重要原因。其次是需求增加,火電煤炭消耗增加(7-11月份增加煤耗4000萬噸)。大規模的寒潮帶來取暖負荷大幅增加,浙江江蘇等多個省份用電負荷創歷史新高;部分游資肆無忌憚地炒作煤價也是原因。

當前動力煤市場的瘋狂超出了多數人的想象,價格大幅飆升,北方港口煤價從11月初的610元/噸左右,短短兩個多月飚漲到目前的1000元/噸。5500卡的煤炭1000元/噸,折合為成品油價,約汽油(11000卡)為73美元,而現在的國際油價不足60美元。

從近三年情況看,每年的煤炭產量并沒有下降。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最近三年的煤炭均略有增加。例如,中國2020年1-12月份原煤產量384374萬噸,同比增長0.9%,說明中國的煤炭產量尚未達到峰值。

從中長期看,11月18日,中國煤炭工業協會五屆理事會第四次會議發布《煤炭工業“十四五”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提出到“十四五”末,全國煤礦安全生產形勢實現根本好轉,煤炭年產量控制在41億噸左右,全國煤炭年消費量控制在42億噸左右。

從國際對比看,我國的人均能源消費只有三頓多,跟歐洲國家六頓比較并不高;但是,由于以煤為主要的能源結構,我國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已經與發達國家差不多。從這個意義上說,能源革命勢在必行,不得不轉!

三、我國煤炭行業的轉型發展方向何在?

總體上,煤炭清潔開采與利用,無論從理論、實踐上,技術、經濟上都相當成熟。必須從我國富煤、少氣、貧油的能源資源稟賦出發,必須深挖煤炭清潔利用的潛力,這是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必然選擇。可預見的未來,煤炭必須承擔應有的重任。

中國煤炭行業如何轉型、路在何方?眾多院士、專家進行了深入研究,下面引用一些。

有人說:引用的文章不代表我的觀點。我認為自欺欺人,你不認可的觀點為什么要引用來作為寫文章的依據?或者幫他宣傳呢?

個人認為,每個人會給自己贊同的觀點予以更多關注。

回到煤炭轉型發展的話題上。

一是中國能源及其結構的階段性變化。

中國工程院組織的重大咨詢項目《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戰略研究》,將中國能源革命分為三個階段:2020年前為能源結構優化期,特別要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提高煤炭利用集中度和清潔度;2020年到2030年為能源變革期,主要是清潔能源替代煤炭戰略;2030年到2050年為能源革命定型期,形成“需求合理化、開發綠色化、供應多元化、調配智能化、利用高效化”的新型能源體系。

二是中國煤炭的轉型發展。

三是煤炭的加工利用。

基于煤炭的現代煤化工應該是方向之一。

2016年12月,神華寧夏煤業集團400萬噸/年煤炭間接液化項目打通全流程,產出合格油品,實現“由黑變白”、由重變輕的轉變。習近平總書記對神華寧煤煤制油示范項目建成投產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這一重大項目建成投產,對我國增強能源自主保障能力、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促進民族地區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是對能源安全高效清潔低碳發展方式的有益探索,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成果。

基于煤炭的能源、化工、環保多聯產是重要方向,清華大學的倪維斗院士,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謝克昌院士等寫了許多文章。如《中國能源報》(2019年10月28日第02版)發了謝克昌院士的文章:要防范不切實際的能源轉型。

文章認為,煤炭要革命,但絕對不是要革煤炭的命,而是要在全產業鏈上實現綠色開發、清潔高效利用。實現了清潔高效利用的煤炭,就是清潔能源。

從數量、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提質增效,進一步促進煤炭行業高質量發展;

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助力智能煤礦建設,實現煤炭產業上下游協同創新,使煤炭開采逐步由“人力驅動”向“科技驅動”轉型;

從原煤生產向商品煤、潔凈煤轉變,一方面要完成產業升級與產業鏈延伸,實現高質量發展;另一方面,還要在保障生態環境上下功夫,使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共同提高;
從機械化向智能化轉變,大力推進煤礦掘進、采煤、運輸等新技術的研發與應用,不斷支持煤機裝備企業聯合科研單位進行關鍵技術攻關,使煤炭生產進一步向“智能驅動”靠攏。

從降低安全事故向職業安全健康轉變,要堅決退出落后和不安全產能,確保不發生安全事故,嚴把安全關。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2020-12-29轉載中國國際工程咨詢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安的文章:新發展格局下煤炭行業高質量發展系統性分析。文章在肯定了煤炭仍是我國主體能源的前提下,對新發展格局下煤炭行業如何高質量發展進行了系統性分析,認為煤炭行業唯有創新才能高質量發展,必須提高危機意識,關注其他能源的發展。在轉變發展方式方面,煤炭行業應有4個轉變:燃料向原料轉變,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污染型向綠色環保型轉變,高危行業向安全型行業轉變。

四是煤炭利用中的環境保護和溫室氣體減排,我在“碳中和,讓我們擁抱未來”中已經討論。我想強調的是,我對CCS技術持保留態度,不建議大規模試驗,要防止外國人挖了一個“坑”,我們去驗證這個“坑”有多深。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