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二氧化碳排放量納入地方政府的政績考核,除了有可能會直接推動地方政府出臺一些扶持光伏應用發展的措施外,更大的意義則可能會為光伏電站的“證券化”打開突破口。 光伏電站“證券化”的重要性毋庸諱言,既可以解決光伏電站投資門檻過高
問題,擴大資金來源,又可以借此延伸光伏產業鏈,加快圍繞其衍生業務的發展。
不過,目前雖有光伏項目通過引入信托等方式部分地解決了融資問題,但從更系統的方面來看,光伏電站的“證券化”,仍然處于非常原始的初級階段。
根據國家發改委發布的《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目標責任考核評估辦法》,將以省為單位對其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目標完成情況進行考核,作為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領導班子和相關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其中,考核評估結果為不合格的省級人民政府,要在考核評估結果公告后一個月內,向國務院做出書面報告,提出限期整改措施,并抄送發展改革委。
此次將二氧化碳排放量納入政績考核,對
碳交易市場帶來的最直接效果,可能是無論交易規模還是交易活躍程度,都會產生積極影響。
而作為對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具有較好作用的光伏電站,無疑會直接受益。除了由此增加出讓碳
排放權而帶來的直接受益外,更重要的是,可以通過碳交易這個平臺獲得進入金融市場的契機,并為更廣泛程度的“證券化”打下基礎。
碳交易的契機
資料顯示,目前已經有包括
深圳、上海、
北京、廣東等7個省市正式啟動碳排放交易試點。
來自廣東省的數據顯示,該省于去年12月正式啟動碳交易試點,2013年度共有184家企業被納入控排目標,當年有償配額收入約6.67億元。
二級市場方面,先后有十多家投資機構、幾十名個人到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開戶,參與二級市場交易。截至7月15日,該省有償配額發放與市場交易共計1231萬噸,成交金額7.32億元。
廣東省發改委近日發布《廣東省2014年度碳排放配額分配實施方案》,
電力、
鋼鐵、
石化和
水泥四大行業共211家控排和新建項目企業納入碳排放管理和交易,包括寶鋼湛江鋼鐵有限公司以及省內多個新擴建的熱電聯產、天然氣發電新擴建項目均納入范圍。
從碳排放交易方式來看,大都實行免費發放和有償競拍發放相結合的方式。這也意味著,如果免費配額已經足夠企業使用,就無需額外購買有償配額。
不過,對于包括電力、鋼鐵、石化和水泥等一些高耗能行業,則需要強制購買一定比例的有償排放配額。
而此次將二氧化碳排放量納入相應的政績考核,可能會促使地方政府對現行的碳排放規則進行相應的修改,包括擴大納入碳控排的行業以及企業范圍,減少控排企業的免費排放配額,這將對
碳市場交易主體的增加、有償碳排放配額的需求以及二級市場的活躍度帶來積極影響。
以廣東省為例,該省發改委已組織有關機構開展
陶瓷、
有色、紡織、
造紙、
化工等工業行業和
交通、建筑領域碳排放指南編制工作,之后將組織企業歷史盤查與配額分配等工作,爭取2014年底或2015年初納入碳交易范圍。
“證券化”開端
在
政策利好的大背景下,碳交易市場的活躍,或將讓能夠大幅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光伏電站直接受益。
資料顯示,在光照資源相對較好的西部地區,一個10MW的光伏電站,在25年的存續期內,與火力發電相比,累積
減排二氧化碳40萬噸、二氧化硫1850噸、粉塵120噸和灰渣4.06噸。
更大的意義則在于,作為一個類金融的交易平臺,光伏電站將通過碳交易市場獲得“證券化”的契機。
據了解,為了增強廣東碳市場的活躍性和流動性,廣東省發改委將會同省市金融主管部門研究相應的
碳金融、碳衍生交易產品。同時,吸引和發動包括金融投資在內的其他組織機構積極參與廣東碳市場,加強控排企業能力培訓,增強企業碳意識,提高企業
碳資產管理與經營水平。
其終極目標則是,探索研究
碳普惠制度,以市場機制鼓勵企業、公眾自覺自愿參與
節能減排等低碳行為。
這對解決光伏電站的融資難無疑是一個機遇。
光伏電站的融資難問題,既與目前存在的一些銀行的貸款發放標準不適應光伏行業有關,也與包括銀行在內的許多金融機構對光伏行業的了解不深入有關。
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國際能源研究所所長王進認為,銀行貸款是通過傳統的抵押和擔保模式來規避風險,只要以企業的資產、信譽做擔保就可以拿到貸款,這相對更有利于光伏行業的國有企業和上市公司解決貸款問題,但對以分布式光伏業務為主的中小企業則比較難。此外,貸款難還與銀行對于光伏行業的風險不夠了解有關。
王進認為,對于銀行而言,需要在這個領域進行創新風險管控的機制。如果國內一兩家銀行試點成功的話,其他的銀行會跟著后面。
因此,對于光伏行業融資
難題的解決而言,還需要通過各種平臺來增加與金融等相關行業的互動和了解。碳交易平臺,無疑是一個較好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