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林業碳匯和CCUS
徐林鋒表示:“我們認為林業
碳匯是目前世界上最為經濟的碳吸收手段,要完成《巴黎協定》,林業碳匯必不可少。特別是我國森林資源依然較為匱乏,林業碳匯的附加值相比其他項目價值更高。”
在華寶證券研究所所長楊宇看來,林業碳匯交易
市場空間廣闊。假設森林每生長1立方米的蓄積量,平均能吸收1.83噸二氧化碳,并可納入
ccer(中國核證自愿
減排量)市場進行交易,2019年、2030年、2035年森林積蓄量相較2005年分別增加51.04、60、85.44億立方米,以CCER價格30元/噸進行計算,林業碳匯項目市場潛在價值約為2802億-4691億元。
“以經濟手段提高森林面積的
政策已在多國實施,這意味著,有減碳壓力的企業不用自己去植樹造林,購買碳匯便可實現減碳。這也意味著,進行植樹造林以及維護森林系統的組織和個人,可通過出售碳匯獲益。”銀河證券環保行業分析師嚴明稱。
除了林業碳匯,CCUS(碳捕獲、利用與封存)技術也是機構人士普遍看好的賽道。
安信證券環保及公用事業團隊首席分析師邵琳琳稱,CCUS是指將二氧化碳從排放源中分離后或直接加以利用或封存,以實現二氧化
碳減排的工業過程。在其看來,CCUS是未來減少二氧化
碳排放、保障能源安全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
國盛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啟堯稱,長期視角下,碳消耗能力的提升與碳循環的構建是實現
碳中和的關鍵,CCUS技術則為人工碳循環搭建提供了新可能,有望成為全球實現長期碳中和乃至碳負排放的“勝負手”。同時,CCUS技術的應用也是當下傳統能源行業長期轉型的主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