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微排 綜合降耗高達90%以上
過去的30年,歐洲成功啟蒙了全世界的環保理念,也誤導了全球新能源產業走入死胡同。“改善氣候
問題,只有綠色產業像IT行業一樣,像汽車工業一樣,成為人們追捧和生活的習慣,地球變綠才有希望。”在太博會同期舉行的新能源產業發展與城市霧霾治理
論壇上,黃鳴的話擲地有聲。
根據“國際綠活組織”提供的一份數據顯示,空氣“霾害”有三大來源,一是建筑及生活排放約占40%,二是工業排放約30%,三是
交通排放約30%。我國每年新建建筑中有95%屬于高能耗建筑,單位建筑采暖能耗為發達國家新建建筑3倍以上。
“到2020年,中國人口峰值將達到15億,如不能很好控制建筑總面積和全面推廣
節能建筑,每年總能耗將超過10億噸標煤。”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加平表示,中國將通過設計建造與地域氣候條件和太陽輻射資源相適應的低能耗建筑物,設計安裝高效的建筑能耗設備系統,以及充分采用太陽能等可再生替代能源等系列措施,全面推行建筑節能設計標準。
“未來屋是純綠色的太陽能建筑一體化的建筑模板,這種低碳環保理念終結了節能環保的理論研究時代,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和產品,能夠實現零碳微排,綜合降低能耗90%以上。”中國農村能源行業協會原太陽能熱利用專業委員會主任羅振濤說。
據介紹,皇明德州太陽谷之前也推出過氣候改善商城,“未來屋”與之最大的區別在于科普文化的傳播和用戶體驗的改善,讓客戶身在其中體驗新能源帶來的便捷與環保。它的建設可反射出一個城市的環保理念和人文素養,讓全民參與,改變人們的思想觀念,環境保護和新能源應用問題可以實現觸手可及,最終在全民的努力下實現“人人綠生活,天天藍世界”。
還有專家表示,如果到2030年,在中國所有建筑面積中的50%推廣未來屋技術和方案,中國PM2.5將達到歐美國家標準,消滅霧霾天氣;單位GDP能耗和
碳排放降低約80%,太陽能利用率約70%。
“讓環保節能低碳深入生活,不僅僅停留在一句口號,讓它成為一種扎扎實實的精神,深入人們的生活、深入人們的衣食住行,更深層次地改變人們的思想,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進而改變世界、改變環境。”黃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