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召開前夕,備受關注的中國碳達峰、
碳中和“1+N”
政策體系中最重要的兩個政策文件先后發布,提出重點實施“碳達峰十大行動”,明確2030年相關領域細化目標,“雙碳”施工圖逐步明確。
據《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下一步重點領域和行業的碳達峰實施方案和一系列支撐保障措施將陸續落地,推動能源、工業、
交通運輸等多行業變革提速。新能源板塊持續火爆,2030年風電、光伏裝機目標或超額完成。綠色交通發展空間也十分廣闊,新能源汽車迎大力推廣。而
鋼鐵等工業領域則面臨洗牌,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項多維、立體、系統的工程,涉及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目前“1+N”政策體系正在加快形成。10月24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下稱《意見》)發布。10月26日,國務院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下稱《方案》)。
國家發展改革委負責人表示,《意見》是“1+N”中的“1”,黨中央對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進行的系統謀劃和總體部署,覆蓋碳達峰、碳中和兩個階段,是管總管長遠的頂層設計。《方案》是碳達峰階段的總體部署,在目標、原則、方向等方面與《意見》保持有機銜接的同時,更加聚焦2030年前碳達峰目標,相關指標和任務更加細化、實化、具體化。
在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宋建軍看來,《方案》聚焦重點領域提出實施“碳達峰十大行動”,涉及能源、工業、城鄉建設、交通運輸、科技創新等,其中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
節能降碳和工業領域減碳降碳為重中之重。
近年來,我國大力推進能源結構的調整和轉型升級,2020年,煤炭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已經由2005年的72.4%下降到56.8%。同時,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15.9%。而根據《方案》提出的目標,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要達到25%左右。
減少煤炭消費、增加清潔能源比重是重要實現路徑。《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型儲能裝機容量達3000萬千瓦以上。到2030年,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12億千瓦以上、抽水蓄能電站裝機容量達1.2億千瓦左右。“十四五”、“十五五”期間分別新增水電裝機容量4000萬千瓦左右。
“近幾年,風電和光伏裝機都保持了較快的增長,成本下降得也非常快。未來在水電資源開發互補的背景下,風電、太陽能發電質量和數量都將大大得到提升,總裝機目標將超額完成,有望達到15億千瓦。”能源基金會首席執行官兼中國區總裁鄒驥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儲能方面,要根據不同的特點分類定位、精準施策,“十四五”期間大型抽水蓄能電站建設是重中之重。
他指出,新能源發展將有效拉動投資,是“十四五”經濟增長的新動能,而且通過綠電的西電東送,將促進國內大循環。建議進一步明確相關的商業模式和利益成本分攤機制,優化跨區輸電頂層設計,發揮綠色金融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