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
北京市政府新聞辦舉行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北京主辦城市系列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專場。據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二級巡視員李濤介紹,北京將開展試點示范,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和園區率先探索
碳中和實現路徑。
李濤稱,自2015年成功申辦冬奧會以來,北京市工業領域產業結構調整和綠色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北京以疏解非首都功能為牛鼻子,嚴格落實產業禁限目錄和退出目錄,加大對能耗較高、碳和VOCs等排放較大的工業行業、生產工藝、國家規定落后設備的淘汰和限制力度,推動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一般制造業企業調整退出。“十三五”以來,全市累計退出一般制造業企業2154家,為優化提升首都功能、減量發展、留白增綠、發展高精尖產業騰出了更多寶貴空間。
同時,北京大力發展科技含量高、能效水平先進、污染和
碳排放低的高精尖產業。2020年,高精尖產業實現增加值9885.8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27.4%;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較2015年分別增長56.9%和58.5%,占全市工業比重達27.7%和34.6%。
“十三五”期間,北京培育形成新一代信息技術、科技服務業兩個萬億級產業集群以及智能裝備、醫藥健康、
節能環保、人工智能四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制造業單項冠軍、智能制造示范項目和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數量全國領先。
李濤說,下一步,北京將構建“2441”高精尖產業體系。積極培育形成兩個國際引領支柱產業、四個特色優勢的“北京智造”產業、四個創新鏈接的“北京服務”產業以及一批未來前沿產業。同時推動綠色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發展;開展試點示范,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和園區率先探索碳中和實現路徑。力爭到“十四五”末,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水耗繼續保持全國先進水平,萬元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揮發性有機物年排放強度持續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