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3-16 16:24 來源: 中國能源報 |作者: 張勝杰
2022年全國兩會,能源界再次聚焦“雙碳”目標。在《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完善減污降碳激勵約束政策,加快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此舉被普遍認為是“雙控”考核機制轉變邁出的重要一步。
其實,關于這一變化,2021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提出同樣要求。那么,推動這一政策轉變的深層次原因是什么?轉變后的標準是什么?今后又將如何有序實現這一轉變?
減污降碳將更加精準
能耗“雙控”是指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已經實施多年,為何要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
國家城市環境污染控制技術研究中心教授彭應登前不久公開表示,國家發改委通過能耗“雙控”優化能源結構,對生產和生活領域進行大幅節能,提高用能效率。但能耗“雙控”存在一個問題,即沒有區分清潔能源和非清潔能源。水電、風電、光電等清潔能源在我國西部地區比較充沛,在使用清潔能源特別是可再生能源時,并不產生二氧化碳排放,所以對清潔能源進行控制意義不大。另外,如果對清潔能源豐富的地區進行能耗控制,也會影響當地的經濟發展。
在彭應登看來,隨著我國可再生能源比例的提高,單純對能耗進行控制的弊端會顯現出來,可能會誤傷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積極性和可再生能源豐沛地區的經濟發展質量。要真正實現碳減排,就要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用碳排放的指標替代能耗指標,減污降碳會更加精準。
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委員王志軒認為,原料用能不納入全國及地方能耗“雙控”考核,本質上回歸了能源的雙重或者說多重屬性。“我國煤炭消費中,很大一部分是作為化工或其它原料使用的,與發達國家以石油或天然氣為化工原料的情況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