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活動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及氣候變化是本世紀最大的挑戰之一。在本世紀中葉前后實現凈零排放,是實現《巴黎協定》1.5℃升溫目標的重要途徑。對全球那些重要的城市來說,綠色發展已在近年來陸續被納入了重要戰略之一。
在近日的2022細胞科學
北京學術會議“凈零未來:脫碳之路”開幕式上,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主任許強表示,初步統計,2020年北京市萬元GDP二氧化
碳排放強度為0.41噸,比2015年下降26%以上。他強調,實現“凈零”“脫碳”,科技創新是關鍵引擎;實現“碳達峰”“
碳中和”,需要世界各國共同參與,需要科學界、經濟界、產業界的通力合作。上述會議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與國際知名學術出版機構細胞出版社(Cell Press)共同主辦,為2022中關村
論壇系列活動。來自中國、美國、加拿大、德國、瑞士、瑞典、澳大利亞、新西蘭、巴西、印度共5大洲、10個國家的38名碳中和科研領域知名科學家和頂尖學者參與了該會議。細胞出版社出版總監羅伯·雄鷹(Rob Eagling)博士在致辭中表示,細胞出版社非常榮幸能夠繼續與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深入合作,攜手召開第四屆年度重磅學術會議。今年關注的是當下全球所面臨的碳中和議題。大會集合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意見,分享已知,探討未知,攜手合作。各方希望通過此次會議,使“國際合作大力推動科學發展”的理念得到進一步深入貫徹。
英國牛津大學凈零研究主任山姆·范克豪澤(Sam Fankhauser)發表了主旨演講,他進一步闡釋了凈零、脫碳的含義和路徑。范克豪澤提到技術、行為和全球生產和消費的需要使“去碳化”變得尤為復雜。“我們面臨的挑戰是在城市化的同時,實現凈零排放。但是好消息是,越來越多的國家正在積極部署氣候
政策方面的工作,比如中國的目標不僅僅是減少排放,還要創造一個強大的低碳經濟。”
范克豪澤認為,實現凈零排放需要“政策組合拳”,作為回報,未來將會得到一個更加繁榮、有益和包容的經濟體系。
中關村論壇創辦于2007年,以“創新與發展”為永久主題,是我國面向全球科技創新交流合作的國家級平臺。此次的主辦方之一細胞出版社(Cell Press)則是國際知名的全科學領域學術出版社,于1974年創刊了全球生命科學領域旗艦期刊Cell(《細胞》,2020年影響因子41.6),目前擁有50多本國際頂級學術期刊,涉及生命科學、物質科學及地球科學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