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動力電池行業“雙碳”行動大幕拉開

2022-4-11 13:55 來源: 中國汽車報網

      日前,一份《鋰離子電池產品碳足跡評價導則》(以下簡稱《導則》)在全國團體標準信息平臺發布。這是我國動力電池行業首個鋰離子電池產品碳足跡評價標準,引起業內外人士的關注。

  為助力我國“雙碳”目標的實現,動力電池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正式開啟了“減碳”之路。更兼有來自整車企業和海外市場的要求,動力電池供應商實施“雙碳”戰略勢在必行,而“減碳”路上的“陣痛期”也不容忽視。

  《導則》填補行業空白

  記者了解到,《導則》的制定由孚能科技牽頭,億緯鋰能、鵬輝能源、中行創新、弗迪電池、捷威動力等數十家電池產業鏈企業均有參與。《導則》旨在指導相關方核算鋰離子電池類產品的碳足跡,并對碳足跡結果進行評價,同時為鋰離子電池產品的碳足跡核算技術規范的編制提供參照。

  具體來看,《導則》主要規定了鋰離子電池產品碳足跡核算的術語和定義、原則、范圍界定,產品碳足跡評價流程,產品碳足跡核算方法、評價報告等內容;同時還附錄了《溫室氣體排放量核算方法和計算公式》、《鋰離子電池產品碳足跡評價報告框架》等,對溫室氣體排放量核算方法、鋰離子電池產品碳足跡評價報告框架等做了詳細指導。

  孚能科技高級副總裁兼董事會秘書張峰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一方面,戴姆勒作為歐洲車企,對碳足跡非常重視;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車本身就能夠助力‘雙碳’目標的實現,做好減碳減排是我們的本職。”據悉,孚能科技與戴姆勒保持著良好且密切的合作關系,今年將為戴姆勒提供至少6GWh的動力電池。“《導則》的推出既順應了客戶的要求,也體現了企業本身對發展綠色能源的追求。”張峰強調。

  目前,包括寶馬、奔馳、大眾、沃爾沃等在內的歐洲車企,已對供應鏈提出了電池全生命周期二氧化碳排放(LCA)當量方面的要求。比如,要求動力電池企業低碳生產,使用清潔能源供電;在材料回收方面,提高正極材料和金屬的回收比例;實現電池產品全生命周期碳減排等。

  從某種意義上說,動力電池企業正被“倒逼”將碳排放管理落實到整個供應鏈,做好“碳成本”控制。經測算,現階段生產1kWh三元鋰電池和磷酸鐵鋰電池,分別耗能82.91kWh和85.78kWh,折算碳排放量分別為5.06萬噸/GWh和5.23萬噸/GWh,主要集中在正極材料、負極材料和電池生產環節,三者合計占比接近90%。

  有行業人士指出,根據此前與動力電池企業直接交流的情況,已經弄清楚如何測算碳足跡的企業很少。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提到,當下動力電池制造過程中產生的碳排放很高,但很多企業對此并不太關注,而歐洲市場2024年就要開始落實對碳足跡的要求。

  行業標準與國際接軌很重要

  我國動力電池行業在技術、制造和供應鏈等領域具有領先優勢,但在碳足跡核算標準與方法論方面存在空白。

  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帶來提案,希望盡快啟動中國電池碳足跡標準和方法論研究,建立產品碳排放管理體系,參與全球碳中和規則制定,推動與歐盟建立電池碳足跡管理互認機制,這對于確保我國動力電池行業的全球競爭力十分重要。

  對于《導則》的發布,崔東樹告訴記者,團體標準的制定,如果只在“小圈子”里,不會發揮太大的作用。只有當行業標準與國際接軌后,才能真正指導企業的發展。“在碳足跡核算方面,可以看看歐洲怎么做。這樣,我國動力電池企業未來也可為開拓當地市場提前做好準備。”他說。

  根據歐盟制定的《歐洲電池法》,從2024年7月1日開始,只有已提供碳足跡聲明的電池才能投放歐盟市場。有行業人士認為,我國動力電池產業具有先發優勢,已在市場中占據主動權。歐洲通過立法形式提高了當地市場的準入門檻,為助力歐洲電池工業的發展筑起一道“屏障”。

  張峰告訴記者,長期來看,外資車企未來都會對碳足跡提出要求,同時我國在這方面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政府一定會出臺相關的指導意見。孚能科技將把《導則》推向市場,群策群力,助力國內動力電池行業的碳足跡工作越做越好。

  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以下簡稱“聯盟”)副秘書長馬小利向記者介紹道,包括聯盟在內的多家行業組織都在測算碳排放的情況。“目前還沒有一家機構的碳排放計算原則對標全球,形成一套國家層面的標準。”她提到,我國動力電池產業需加快建立與國際接軌的碳排放核算方法,從優化電池生產工藝、加大清潔能源供電規模、完善電池回收利用體系等方面發力,進一步降低生產能耗水平。

  3月18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發布了2022年汽車標準化工作要點。其中就涉及要強化標準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快新能源汽車領域標準研制,助力產業轉型升級,強化能源消耗量領域和碳排放領域的綠色技術標準引領,支撐“雙碳”目標實現。

  短期或增加電池企業成本

  在張峰看來,《導則》的落地短期內可能會造成企業成本的增加;長期來看則有利于可持續發展,對于助力實現“雙碳”目標有重要意義。億緯鋰能董事長劉金成表示,純電動汽車是零排放,但原材料及電池的生產過程中會產生碳排放。因此,在追求純電動汽車經濟性的同時,對減少碳排放的考量不可忽視。

  崔東樹也提到,最初的階段,減少碳排放必然增加動力電池企業的成本,是一個潛在的壓力。“現在,一些動力電池企業連概念還沒搞清楚,未來有可能面臨較大的風險。動力電池企業發展太快,野蠻生長的較多,之后會有一個逐步規范化的過程。”他強調,動力電池企業需要一定的時間和過程,慢慢與國際接軌。

  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走向市場化,歐洲新能源汽車推廣加速,我國動力電池企業到了“走出去”的關鍵期。記者了解到,孚能科技未來會把碳足跡作為建設電池廠的基本準則,并用這種方式督促自身實現“零碳”目標。

  日前,全球知名認證機構SGS為寧德時代全資子公司四川時代頒發了PAS2060碳中和認證證書,寧德時代宜賓工廠成為新能源產業首家零碳工廠。未來,寧德時代還將復制和推廣“燈塔工廠”經驗,陸續實現全球十大基地碳中和。

  四川時代總經理朱云峰表示:“四川時代從籌備就開始規劃零碳工廠路徑,通過在能源利用、交通和物流、生產制造等環節不斷改造和創新,在減少碳排放的同時,用更少的原材料做出更多、更好的產品。”

  此外,遠景動力在與梅賽德斯-奔馳達成戰略合作的同時宣布,將在美國建設一座新的數字化零碳動力電池超級工廠,2025年實現量產,這也是遠景動力在北美地區的第二座電池工廠。

  可以想見,未來整車企業在選擇動力電池供應商時,一定會將“零碳”作為考量因素之一。而碳足跡評價標準的制定與實施,只是動力電池“雙碳”行動的開端。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