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EDF美國環保協會和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共同主辦了“企業氣候信息披露與碳
市場機制”圓桌
論壇。會議邀請了來自
政策制定部門、知名學術機構、主要金融機構以及重點排放行業上市企業代表,通過圍繞氣候信息披露等話題開展了深入的探討。
“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研究院執行院長張建宇介紹,實現碳中和目標不僅需要金融投資活動的低碳轉型,同時也要求政府、企業、個人等相關主體將“碳”納入日常決策,而氣候信息的強制披露是推動上述進程的基礎。
張建宇表示,從2011年至今,中國碳市場在建設和運行過程中,已經累積了豐富的溫室氣體核算方法學應用經驗,可以作為支持企業氣候信息披露的基礎。全國碳市場的統一數據報送體系和數據平臺,不僅能為氣候信息披露提供體系支撐,經由政府背書的平臺數據也可以保障數據質量和連貫性。在此基礎上,隨著中國碳市場價格信號的不斷明晰,各利益相關方可以綜合利用碳價和氣候相關數據對氣候風險和氣候收益以更為直接的“貨幣”符號形式進行量化評估。
美國環保協會氣候變化和綠色金融項目主管王穎分享了近期氣候信息披露方面的國際熱點和實踐。從國際層面來看,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日前發布了新的企業氣候信息披露提議,一旦獲得通過,全球將會有歐盟、日本、新西蘭、英國、美國5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或即將開展強制氣候信息披露。在全球投資金融一體化的大背景下,這些進展也將為中國的低碳轉型帶來新的轉型機遇與挑戰。
據王穎介紹,SEC的擬議規定不僅涵蓋了范圍一、范圍二以及范圍三的排放,同時也進一步強調了定量分析以及公司制定轉型計劃的重要性。“這不僅解決了自愿信息披露面臨的問題,還能為進一步推動價值鏈氣候風險管理提供基礎。”王穎建議,國內可以從政策、學術、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推動強制氣候信息披露工作的開展,同時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并進一步開展能力建設。
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長賴曉明表示,企業碳信息披露對于實現雙碳目標意義重大。《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中多處提出要對相關信息進行公開,尤其是要定期公開重點排放單位年度溫室氣體排放報告。今年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也明確指出,做好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第二個履約周期的管理,需要健全碳排放數據質量的長效機制。強化高質量的碳排放管理和信息披露已經成為國際趨勢。
氣候投融資專委會副秘書長廖原認為,要持續完善符合中國國情的企業碳核算標準的體系建設。企業進行環境信息披露的能力是氣候投融資試點工作的保障措施之一,但目前依舊需要具體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