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基金魯亞運在節目上表示,目前已有超過130個國家和地區提出了“零碳”或“
碳中和”的氣候目標,各國加速推進
減排進程已成為大勢所趨。
以下為文字精華:
提問:近期碳中和再次成為ETF投資
市場中的一大熱點,投資前景怎么看?
魯亞運:大環境是目前已有超過130個國家和地區提出了“零碳”或“碳中和”的氣候目標,各國加速推進減排進程已成為大勢所趨。 國內來看,我國碳中和工作加速推進,國家能源轉型按下快進鍵,特別是提出了二氧化
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具體來看減排目標,到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 我國煤炭需求及二氧化碳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一,減排任務重。2020年,全球煤炭消費量同比下降4.4%,其中,歐盟、美國分別同比下降19%和21%。而我國煤炭消費量同比增長0.6%至38.30億噸,居世界第一。
這是由于在資源稟賦的約束下,我國能源結構仍然以化石能源為主,疊加經濟增長背景下能源總需求的不斷提升,我國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耗量較高,進而導致二氧化碳排放量較多。 “碳達峰”至“碳中和”僅用30年,
政策緊迫性較強。《中國長期低碳發展戰略與轉型路徑研究》報告中指出,歐、美從碳達峰到碳中和,有50-70年過渡期,我國僅為30年。
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表示,很多發達國家實現碳排放達峰是一個技術、經濟發展的自然過程,而我國是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自我加壓,主動作為,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