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處于經濟轉型階段,經濟與人口增長、產業結構尚不合理等都會推高溫室氣體排放量。我國“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到2015年實現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
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17%的目標,國內
節能減排任重道遠??紤]到當前中國尚未成為國際氣候協議的強制減排國,而是全球第二大
碳減排量輸出國,在中國具有買方
市場的絕對優勢時,應該盡快掌握國際
碳交易的定價權,提升議價能力甚至擁有定價權??梢哉f,發展低碳經濟,開發
碳金融,是減少國內社會福利損失、維護國家利益的必然選擇。借鑒國外金融機構在低碳經濟發展中的金融探索,下一步國內金融支持低碳經濟應在以下方面重點關注和深入:
拓展金融支持低碳經濟的覆蓋領域
目前碳金融相關
政策多關注高耗能、高污染的的工業產業,農業和服務業碳金融
問題同樣需要關注。開發適合農業低碳發展的碳金融產品,如設計森林碳交易、有機碳交易、節約型農業技術碳交易、循環農業碳交易等。探索發行農業碳債券籌集資金,用于發展節能農業、節水農業、循環農業等低碳農業技術、生產及流通的各個環節。依據低碳農業的特點,創新農村綠色信貸產品,為農村農業的發展提供信貸服務。引導和鼓勵金融機構創新低碳服務業金融產品,增加信貸規模和比例。對于應用低碳技術、清潔能源的低碳服務業給予適當的信貸優惠。
創新低碳投融資產品和拓展碳金融業務模式
借鑒國際金融業在綠色金融產品創新和服務營銷方面取得的豐碩成果,鼓勵國內金融機構積極創新碳金融產品和服務,尤其是五大國有商業銀行,應大力進行碳金融創新,在防范風險的基礎上加大將低碳經濟項目作為貸款支持的重點的力度,并積極發揮在支持低碳經濟發展過程中的資金融通、中介服務作用。
重點發揮資本市場對發展低碳經濟的支撐作用
證券市場上,低碳經濟上市公司數目占比較低,在符合上市準入條件的前提下,證監部門可以為低碳經濟企業建立上市的“綠色通道”,增加低碳經濟企業比例,推動低碳經濟發展。鼓勵開發中長期的低碳企業債,滿足企業中長期資金需求。探索開發金融
衍生品,如碳遠期、碳期貨、碳期權、掉期、指數等衍生品,以應對碳交易政策性、技術性風險,滿足市場對金融工具的需求。
構建完善的碳金融發展平臺和碳交易市場機制
碳交易市場的建立與完善是發展碳金融的基礎和平臺,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在整合各地環境、能源、碳
排放權交易所資源與經驗的基礎上,搭建全國統一的碳交易平臺,發揮交易所信息服務平臺、價格發現機制等作用。包括繼續完善
CDM一級市場,積極鼓勵參與碳交易衍生品市場的行為,建立健全CDM二級市場以及其他自愿市場,并在條件成熟時推出配額類碳排放權交易,建立真正意義上的碳交易市場,減少國內外碳排放權的價格差異,提高我國在國際碳交易市場上的定價權。二是要建立國內碳交易市場標準與制度,擴大參與主體的范圍,例如,
北京環境交易所于2009年推出的國內第一個碳交易標準——熊標準,整體設計向促進市場、向工業補償農業、城市補償農村、東部補償西部、高排放者補償低排放者的方向發展。三是培育專業性的評估、技術與法律咨詢等中介機構,并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在碳交易市場中的參與程度,尤其是要鼓勵商業銀行開展咨詢、財務顧問、擔保等碳金融中介業務,克服市場供求方所面臨的信息不對稱、道德風險等問題,有利于提高企業進行碳交易的積極性以及市場的活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