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15 16:04 來源: 江南時報
11月12日中美雙方在北京發布應對氣候變化的聯合聲明,其中我國正式提出2030年左右中國碳排放有望達到頂峰,并計劃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提升至20%。我國所承諾的2030年碳排放封頂,意味著未來較長時間內我國在保持經濟增長的同時,有效的降低單位GDP能效成為重點工作之一。根據相關資料統計,2013年我國二氧化碳總量達到100億噸,而美國、歐盟分別為52億、35億噸,全球為361億噸。降低碳排放成為我國兌現全球減排義務、推動經濟轉型、落后產能淘汰的重要抓手,未來較長時間內,碳減排將加速以完成較大的減排任務。
碳減排的主要實現路徑包括碳排放的減量化,通過節能、增效完成,如余熱發電、廢氣利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碳捕捉和收集等;替代化,使用非化石能源來取代燃煤,如天然氣、生物質、光伏、風電、水電等;清潔化,主要是脫硫脫硝除塵等,通過主要污染物的脫除實現。其中調整能源結構、提高非化石能源占比等是我們最為看好的碳減排方向之一,這一點從美國發電結構中燃煤發電大幅下降可見一斑(天然氣氣價降低也是一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