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德國網站4月20日報道,安聯貿易(Allianz Trade)一項調查顯示,到2050年德國工業基本能夠實現氣候中和,預計為此需投入520億歐元資金,其中
鋼鐵(167億歐元)、
造紙(163億歐元)和化學工業(95.1億歐元)占比最大。安聯貿易經濟學家齊默(Markus Zimmer)表示,制造業是德國最終成功實現能源轉型和遵守氣候目標的關鍵,雖然脫碳有其代價,但也有助于工業提升規劃安全性,為進一步成功奠定基礎。齊默認為,綠色革命前景良好,應將當前的能源危機視為機遇并盡快行動。
該研究稱,目前全球制造業排放溫室氣體占總體的1/4,其中近3/4來自鋼鐵、
化工以及
水泥等其它非金屬礦業。預計到2050年,全球共需投入2.7萬億歐元,以幫助制造業降低90%以上的
碳排放,為此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提高能源效率,使用氫和生物質能代替化石燃料,使用
電力供熱等;對無法避免的排放則必須引入碳捕捉和碳封存技術,為此還需再投入約2.8萬億歐元。研究顯示德國工業可望在2050年實現氣候中和
路透社德國網站4月20日報道,安聯貿易(Allianz Trade)一項調查顯示,到2050年德國工業基本能夠實現氣候中和,預計為此需投入520億歐元資金,其中鋼鐵(167億歐元)、造紙(163億歐元)和化學工業(95.1億歐元)占比最大。安聯貿易經濟學家齊默(Markus Zimmer)表示,制造業是德國最終成功實現能源轉型和遵守氣候目標的關鍵,雖然脫碳有其代價,但也有助于工業提升規劃安全性,為進一步成功奠定基礎。齊默認為,綠色革命前景良好,應將當前的能源危機視為機遇并盡快行動。
該研究稱,目前全球制造業排放溫室氣體占總體的1/4,其中近3/4來自鋼鐵、化工以及水泥等其它非金屬礦業。預計到2050年,全球共需投入2.7萬億歐元,以幫助制造業降低90%以上的碳排放,為此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提高能源效率,使用氫和生物質能代替化石燃料,使用電力供熱等;對無法避免的排放則必須引入碳捕捉和碳封存技術,為此還需再投入約2.8萬億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