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雙碳”戰略的實施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全面而深刻,需要構建
碳排放監測、
碳交易以及配套的獎補
政策體系,提高政策的全面性、系統性、可操作性,為“雙碳”行動保駕護航,為“雙碳”
減排降碳行動按下快進鍵。
《習近平著作選讀》第一卷、第二卷已經出版發行,這是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認真學習《習近平著作選讀》,對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奮力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一直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持續通過轉變發展方式,推動綠色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先后提出了一系列推動綠色發展的思想。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習近平著作選讀》第一卷),“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許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我國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注重同步推進物質文明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習近平著作選讀》第二卷)。我國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正式宣布“碳達峰
碳中和”這個重大戰略目標后,又圍繞綠色發展多次發表重要論述和重要講話,對“雙碳”工作作出戰略擘畫和系統部署。“雙碳”戰略目標與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息息相關,是人類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現實需要,也是推動我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以及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客觀需要。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從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的高度,對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作出重大戰略部署,把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作為鮮明導向,實施“碳達峰行動”,加快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這一論述彰顯了中國式現代化生態觀的內涵,綠色成為發展底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成為普遍實踐,這正是中國式現代化生態觀的生動體現。
一、科學系統謀劃引領“雙碳”,形成綠色發展合力
“雙碳”目標是我國中長期轉型發展戰略,也是未來幾十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攻方向,國家統攬全局、站高謀遠,已制定了“雙碳”目標時間表和路線圖。如何更加有效實施“雙碳”戰略推動綠色經濟發展,我國在“雙碳”戰略目標的實施中應強化綠色低碳發展規劃引領,科學系統謀劃,把“雙碳”工作納入全國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統籌謀劃、穩妥推進,形成綠色發展合力。
一是在極限思維和備份考慮的基礎上樹立系統觀念,堅持全國統籌、上下一條心一盤棋的理念,將“雙碳”戰略目標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拿出抓鐵有痕的勁頭統籌全國的資源系統謀劃“雙碳”戰略目標,層層分解目標任務,分年度、分行業落實減碳降碳目標,鼓勵各利益相關者群策群力,積極參與“雙碳”戰略實施行動。通過低碳辦公、低碳消費、低碳建筑、低碳園區、低碳工廠等行為或載體切實踐行低碳觀念,用千千萬萬的低碳實踐匯集成降碳的洪流。《
深圳市促進綠色低碳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出采取提升綠色低碳技術創新能力,鼓勵綠色低碳新模式新業態創新發展,加快綠色低碳新技術新產品應用推廣,支持數字化賦能綠色轉型,提升綠色低碳產業
市場競爭力,打造綠色低碳特色園區社區等措施,切實推進深圳市綠色低碳產業發展。
二是在實施策略上要控制好節奏穩步推進,既要有所為也要有所不為,既要避免冒進躍進也要避免無所作為,要堅定不移推進,但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鼓勵企業、社會機構、公眾等相關主體采用節約能源、減少單位能耗、清潔能源替代、
碳匯和碳交易等多種方式實現碳排放控制目標。
三是加強對外開放合作,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開展能源領域交流合作、綠色技術貿易合作以及綠色金融國際合作,推動建設一批示范效應強的綠色能源項目,共同促進全球領先的清潔能源技術轉化應用。
二、發展清潔能源助推“雙碳”,挖掘綠色發展潛力
西部地區是我國清潔能源主要產能基地,西南地區的水電,西北地區的天然氣、風電、光伏資源豐富,具有綠色低碳發展的基礎條件和廣闊空間。西部地區清潔能源不僅可以通過自用為國家清潔能源示范基地的建設創造重要條件,還通過西電東送、西氣東輸等通道支援沿海發達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在“雙碳”實施行動中,西部地區應依托資源好的優勢,繼續發展清潔能源,挖掘綠色發展潛力。以天然氣為例,大力推進天然氣產業發展,可達到一舉多得的綠色發展效果:一是實現能源安全的需要。應進一步加大天然氣勘探開發,推進天然氣增儲上產。二是調整我國產業結構的需要。重點發展天然氣綠色
化工,推動傳統化工產業轉型升級,減少化工行業碳排放與環境污染。三是建設現代能源體系,實現多能互補,增強能源供應安全保障。
三、聚力新興產業賦能“雙碳”,培育綠色發展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貫徹新發展理念,必然要求構建新發展格局,這是歷史邏輯和現實邏輯共同作用使然。要堅持系統觀念,加強對各領域發展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加強政策協調配合,使發展的各方面相互促進,把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實踐不斷引向深入。”(《習近平著作選讀》第二卷)。“雙碳”戰略的實施不僅能為經濟發展轉型培育新的增長點,還可帶動新能源制造業、新能源汽車配套制造業、新型清潔能源設備制造業、儲能系統等一批新興產業的發展。新能源產業鏈長,既有上游的硅料加工、風機零配件制作,也有中游的多晶硅組件、風機和下游的設備安裝運營維護。結合中國自身新能源產業發展優勢,建立在全國具有競爭力的新興產業“引擎”,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的綠色轉型,培育綠色發展動力。
一是進一步發展新能源制造業,鞏固天然氣制造業的優勢地位。通過積極發展多晶硅及光伏組件等具有全球競爭優勢的產業,打造新能源制造業產業集群,進一步增強我國在新能源制造業上中游優勢。二是加快發展新能源汽車配套制造業,將新能源汽車作為中國實現“雙碳”戰略目標重點推進的綠色發展產業。三是發展新型清潔能源設備制造業。在全國布局若干裝備制造業基地,發展天然氣勘探設備、發電設備等能源裝備制造業。四是發展儲能相關產業。長線布局發展氫儲能,同時選擇適宜的地點,開展抽水蓄能電站建設,才形成多種儲能方式的有機組合。
四、聚焦生態治理落實“雙碳”,筑牢綠色發展實力
推動落實“雙碳”目標要求,建立生態環境治理的區域責任制,積極推進生態環境治理,為綠色產業發展保駕護航,是踐行“雙碳”目標、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型的現實迫切需要,也是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綠色生態環境、綠色產品、綠色服務需求的客觀需要,應全面加強生態環境源頭治理、系統治理和綜合治理,切實全面推動“雙碳”工作系統落實,加快生態大國向生態強國轉變的步伐。
打好生態本底,筑牢綠色發展實力。一是做好頂層制度設計,壓實各級政府生態治理責任。應以保護生態不計其利、面向未來不計其功的使命擔當,全面打響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納入政府工作目標績效考核,積極推行區域生態環境治理負責制,明確主體責任,進一步壓緊壓實地方責任。二是加強環境治理與自然保護并舉。加強對空氣污染、水污染、固體廢棄物治理,經過采取關停燃煤機組,退出落后產能等全面綜合治理方式減少環境污染。三是完善生態環境治理體制機制。健全完善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法律
法規建設,讓生態環境治理有法可依。
五、營造發展環境保障“雙碳”,催生綠色發展活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要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拿出抓鐵有痕的勁頭,如期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標。” (《習近平著作選讀》第二卷),“雙碳”戰略的實施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全面而深刻,需要構建碳排放監測、碳交易以及配套的獎補政策體系,提高政策的全面性、系統性、可操作性,為“雙碳”行動保駕護航,為“雙碳”減排降碳行動按下快進鍵。
在“雙碳”行動中,要將國家戰略與各地實際結合,建立健全踐行“雙碳”行動的政策支撐保障體系,為“雙碳”行動實施營造良好的政策氛圍,催生綠色發展活力。一是建立碳排放監測、管控、反饋的政策體系。按照年度目標,將碳排放配額落實到重點行業,從源頭上控碳,減少碳排放污染。二是以碳交易為抓手建立碳交易政策體系,加大政策兌現力度。三是從財政、信貸、補貼政策上獎勵減碳降碳行為。
中央有部署、發展有需求、政策有支撐、國家有條件,只有自然環境得到根本性改善,資源得到有效保護,發展得到高質量保障,人民的生活幸福感明顯提升,中國式現代化生態觀才能發揮實效。
(作者:付宗平 系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
【本文為四川省社會科學院重大項目“縣域城鄉生態環境協同治理存在的
問題及對策研究”課題(批準號2022ZX09)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