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通過強化
政策引導,我國有可能在“十四五”期間提前實現碳達峰,為
碳中和目標打好基礎,但我國作為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依然面臨非常嚴峻的挑戰,時間緊、任務重,需要付出更加艱苦卓絕的努力。
第一,從排放總量看,我國
碳排放總量巨大,約占全球的28%, 是美國的2倍多,歐盟的3倍多,實現碳中和所需的碳
減排量遠高于其他經濟體。
第二,從發展階段看,歐美各國經濟發展成熟,已實現經濟發展與碳排放的絕對脫鉤,碳排放進入穩定下降通道。而我國GDP總量雖躍居全球第二位,但人均GDP剛突破1萬美元,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
問題仍然比較突出,發展的能源需求不斷增加,碳排放尚未達峰。要統籌協調社會經濟發展、經濟結構轉型、能源低碳轉型以及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難度很大。
第三,從碳排放發展趨勢看,英、法、德等歐洲發達國家早在1990年開啟國際氣候談判之前就實現了碳達峰,美國、加拿大、西班牙、意大利等國在2007年左右實現碳達峰,這些國家從碳達峰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窗口期短則40余年,長則60~70年,甚至更長。而我國從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時間跨度僅有30年左右,顯著短于歐美等國。我國為實現碳中和目標所要付出的努力和速率要遠遠大于歐美國家。
第四,從重點行業和領域看,我國能源結構以煤炭為主,2019年煤炭消費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為57.7%,非化石能源占15.3%,規模以上發電廠發電量中火電占比72%。能源系統要在短短30年內快速淘汰占85%的化石能源實現零碳排放,這不是簡單的
節能減排可以實現的轉型,而是一場真正的能源革命。當前,以清潔低碳為特征的新一輪能源變革蓬勃興起,新型的清潔能源取代傳統能源是大勢所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需要能源系統率先碳達峰、碳中和。我國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標, 需要能源系統在近期就出現明顯的轉型,到2050年左右實現凈零排放,之后開始進入負排放。
根據測算,未來我國能源消費總量仍將會保持一定程度的持續增長,到2050年會達到65億噸標準煤左右(發電煤耗方法)。從能源結構來看,到2050年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費總量中占比達到一次能源的近80%,煤炭、石油、天然氣占比分別下降到約9%、2%、9%。同時對一些化石燃料發電、供熱,以及一些大型鍋爐采用碳捕集與封存技術(CCS),利用生物質能發電耦和CCS技術(BECCS),可以實現能源活動C02排放到 2050年凈零,
電力系統排放實現負排放。
在電力系統實現負排放的情況下,終端消費部門高度電氣化是實現碳中和目標下減排途徑的一個重要措施。由于電力C02排放系數迅速下降,直至2050年實現負排放,因此終端消費部門多用電即是減排。終端消費部門電氣化主要體現在工業部門電氣化、
交通部門電氣化,以及建筑部門電氣化。
實現能源系統的轉型,需要即刻大力推進可再生能源、核電等非化石能源的快速發展,控制化石能源的使用。“十四五”期間煤炭消費達峰、石油爭取達峰,天然氣的消費在2035年左右也達到峰值。能源系統也同時需要發展CCS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