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氣體大量排放所形成的溫室效應,已成為生態破壞、氣候變暖以及人類居住環境惡化的癥結所在。在我國一些工業不密集的城市地區,二氧化
碳排放的壓力往往與人口規模密切相關,而社區是承載人口最重要的基本單元。因此,建設低碳社區理所當然成為了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緩解溫室效應的重要抓手。如果低碳社區的概念得以實踐和推廣,不僅有利于溫室氣體的減量,降低全球暖化趨勢和環境負荷,還將對營造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的人居環境發揮積極作用。
“低碳環保”,并不只是一句口號,它是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下面從“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列舉
(2)少用1千克洗衣粉,減排0.72千克二氧化碳;
(3)減少糧食浪費,節約0.5千克水稻,減排0.47千克二氧化碳;
(4)適量飲酒,少飲0.5千克白酒,減排1千克二氧化碳;
(5)空調設置適宜的溫度,夏季每臺空調在國家提倡的26℃基礎上調高1℃,每年減排21千克二氧化碳;
(6)隨手關燈,每年每戶減排4.7千克二氧化碳;
(7)每月少開一天車,每車每年減排98千克二氧化碳;
(8)選購混合動力車,每輛每年可減排832千克二氧化碳;
(9)用布袋取代塑料袋,少用1個塑料袋減排0.1克二氧化碳;
(10)雙面復印、打印,少用100張A4紙,減排15千克二氧化碳;而據測算,1棵樹1年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為18.3千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