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是國家
碳交易各試點納入企業開始履約的第一年,也是國家發改委正式宣布開展全國范圍的重點企事業單位溫室氣體排放報告工作的第一年,標志著我國為建立全國統一碳
市場已經邁出了實質性的第一步。隨著國家層面的溫室氣體自愿
減排項目開發、審批和交易逐漸完善步入正軌和《中國
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等相關配套
政策制度的陸續頒布實施,我國將有望于在2016年前后建立起全國統一的
碳市場并啟動試運行。
在這場搶占低碳先機的競爭中,對各排放企業和相關咨詢服務機構而言,能否掌握正確的溫室氣體核算與核查的基礎理論和方法,摸清“碳”家底,是響應國家溫室氣體排放報送政策、積極參與中國碳排放市場建設的重要基礎,也是應對中國乃至全球低碳發展浪潮的前提。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
鋼鐵、
化工、電解鋁、發電、電網、鎂冶煉、平板
玻璃、
水泥、
陶瓷、民航等首批10個行業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指南(試行)。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介紹說,編制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格式指南,旨在有效實現建立完善溫室氣體統計核算制度,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場的目標,加快構建國家、地方、企業三級溫室氣體排放核算工作體系,實行重點企業直接報送溫室氣體排放數據制度的工作任務。
據了解,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指南將成為行業企業開展碳
排放權交易、建立企業溫室氣體排放報告制度、完善溫室氣體排放統計核算體系等相關工作參考使用,幫助企業科學核算和規范報告自身的溫室氣體排放,制定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控制計劃,積極參與碳排放交易,強化企業社會責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