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人:
北京理工大學汽車動力性及排放測試國家專業實驗室主任葛蘊珊
中國環境報:北京機動車排放污染防治工作已走過了18年歷程,主要的工作思路和防治措施有哪些?
葛蘊珊:機動車排放污染治理是一個比較復雜的系統工作,包括人、車、油及道路
交通等各項因素。除了在提高新車排放標準、改善油品質量方面先行一步以外,在加強日常監督和加快黃標車和老舊車輛淘汰上更是成效顯著。
在加強日常監管方面,機構設置上,北京市環保局除設置了專門的機動車科室外,還有一個70多人的機動車中心,主要負責本市機動車、非道路機械和儲油設施等流動源污染排放的監管工作。此外,在區縣還有機動車站,這個隊伍大概有700人左右,力量非常龐大。
在
法規體系上,目前,北京市機動車及非道路機械污染控制的執法依據,主要是今年3月1日開始實施的《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其中,移動源污染的法條由原來的11條增加到20條,罰則由原來的6條增加到10條。覆蓋面廣、處罰力度大是此條例的特點。不僅涉及非道路移動機械污染防治、加油站儲油庫油氣回收、車用油品清凈劑要求等內容,還大幅提高了處罰金額。例如,對機車排放超標的處罰由100元提升至300元~3000元,對非道路移動機械的處罰為1萬元~10萬元。
在設施改造上,2008年上半年,完成了全市1460余座加油站、50余座儲油庫、1380余輛油罐車油氣回收治理改造。汽油揮發的油氣經過回收處理,每年可變成汽油近3萬噸。也就是說,每年有近3萬噸污染源被徹底砍掉,有效減少了揮發性有機物(VOCs)的排放,進一步控制了臭氧的生成。
在執法檢查上,常年開展入戶檢查、路檢、進京口檢查和定期年檢等一系列監管措施。采取遙感、便攜儀器、目測等手段,對車輛的環保標志、尾氣排放、OBD系統、凈化裝置等進行檢查,開展24小時聯勤聯動行動,重點整治貨運車輛,特別是對全市43家檢測場274條檢測線的監督檢查尤為嚴格,一旦發現違法行為,檢測場就有可能會喪失從業資格。北京560多萬輛車基本上使用的都是植入電子芯片的環保信息卡,使車輛管理和信息采集工作相對便捷、高效,也有效防止了檢測時發生替車驗車的情況。
在加快黃標車和老舊車淘汰方面,黃標車和老舊機動車淘汰工作一直是中央強力推進的重點任務。李克強總理在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今年全國要淘汰黃標車和老舊機動車600萬輛。其實從世界范圍來講,排放污染最嚴重的老舊車雖然僅占保有量的20%左右,但排放量卻占機動車排放污染總量的50%~60%。
2008年北京奧運會后,北京市注冊黃標車是35.38萬輛,其中參檢黃標車18.2萬輛。這幾年,通過政府獎勵提前報廢以及限制黃標車行駛范圍、嚴格監管等方式,黃標車數量得到很大削減。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注冊黃標車還剩10.6萬輛,正常使用參檢的黃標車為1.2萬輛,可以說北京的黃標車
問題已基本解決。同時,為徹底解決黃標車問題,從今年開始,黃標車限行范圍擴大到六環內路及郊區城關鎮,年檢改為每季度一次,而且相關部門也不再為黃標車辦理營運證及通行證。按照北京現行
政策,連續3個檢測周期未取得機動車檢驗合格標志的車輛就要強制注銷報廢,所以,預計今年年底前,北京的黃標車問題就可以得到徹底解決。
在黃標車基本淘汰完成的情況下,國Ⅰ、國Ⅱ機動車已成為北京市污染最嚴重的車輛。經測算,全市使用6年以上的車輛僅占機動車總量的35%,但污染物排放量占到全市機動車排放污染物總量的68%。這些車輛控制技術相對落后,隨著行駛里程的逐年增加,車況也會逐漸變差,排放污染增加,超標情況嚴重。對于老舊機動車的淘汰,主要是以政府補貼、獎勵的方式推進。因為北京各項排放措施非常嚴格,對于這些國Ⅰ、國Ⅱ機動車來說,隨著使用年限的不斷增加,環保達標可能越來越困難。所以,接受政府補貼報廢或置換新車就變得非常有吸引力。據統計,2011年至2014年11月,北京市已淘汰老舊車39萬輛,年
減排各項污染物近48萬噸。可以說,北京在黃標車和老舊機動車的淘汰上付出了許多努力,取得了不錯的減排效益。
此外,鼓勵發展公共交通,實施
公交優先政策。這幾年軌道交通建設非常快,大大緩解了交通壓力,方便了市民出行,減少了污染排放。
中國環境報:為改善交通狀況、減少機動車排放污染,有些專家建議征收擁堵費。據了解,北京也在進行這方面的研究,您對此有何看法?
葛蘊珊:據我所知,國外許多城市都有征收擁堵費的案例,也取得了相應的效益。在《北京市2013~2017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重點任務分解》中也提出了要研究制定相關政策,以提高機動車使用成本,降低機動車使用強度。這項制度如果實施,應該對降低機動車的行駛強度、減少機動車排放污染有很大幫助。但是,征收擁堵費需要非常細致、全面的硬件設施和管理辦法相配套,如智能化電子收費識別系統,相應的法律法規、管理手段等,施行可能還需要一些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