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63個國家共同宣布加入“全球降溫承諾” 中國應如何找準著力點?

2024-1-8 15:02 來源: 界面新聞 |作者: 鄭坦 崔圣

  12月5日,在迪拜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八次締約方大會(COP28)上,63個國家共同宣布加入“全球降溫承諾”(Global Cooling Pledge),這標志著全球首次集體在氣候變化公約框架下關注制冷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

  該承諾之下,各國提出致力于在2050年之前將與制冷相關的排放量至少減少2022年水平的68%,同時還提出了一系列其他目標,包括在2030年之前制定最低能效標準。

  當前,來自制冷領域的溫室氣體排放約占全球總排放的7%。據COP28上聯合國環境署發布的《全球降溫觀察》報告,預計到2050年,制冷領域排放將增加到44億-61億噸二氧化碳當量,將占當年全球預計排放量的10%以上。

  對此,推動制冷能效提升以及加速高升溫潛能值制冷劑(特別是氫氟碳化物)的削減替代,已成為全球重要共識。

  近期中美兩國政府聯合發布的《關于加強合作應對氣候危機的陽光之鄉聲明》中也著重提出,“兩國計劃在《基加利修正案》下共同努力逐步減少氫氟碳化物,并致力于確保生產的所有制冷設備采用有力度的最低能效標準”。中國的房間空調器能效標準1級能效指標已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中國今后還會持續加強制冷產品的能效標準制修訂工作,助力實現國家節能和雙碳目標。

  根據《基加利修正案》的履約義務,從2024年起,中國氫氟碳化物生產和消費總量將被凍結,這是中國履約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國氣候承諾的重要實踐。

  為了實現這一承諾,中國在削減氫氟碳化物方面開展了大量的工作,尤其是今年,中國的相關政策也有了重要的積極進展。我們在此對于今年新出臺的政策及相關工作進行了針對性的梳理和分析,并結合能源基金會工作重點,對中國履約新階段的工作提出了建議。

  《基加利修正案》與氫氟碳化物削減

  1987年,在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下,相關締約國締結了《蒙特利爾議定書》,旨在逐步停止生產和使用消耗臭氧層物質(ODS)。中國于1991年正式加入《蒙特利爾議定書》,成為締約方。

  2016年10月,《蒙特利爾議定書》締約方在盧旺達基加利舉行會議,進一步達成了《基加利修正案》,將18種氫氟碳化物(HFCs)列入受控物質清單,開啟了國際社會協同應對臭氧層損耗和氣候變化的歷史新篇章。

  HFCs是一類人工合成的強溫室氣體,是消耗臭氧層物質的主要替代品之一,其全球升溫潛能值(GWP)是二氧化碳的幾十至上萬倍。有數據表明,減少氫氟碳化物和提高制冷空調制冷效率的行動可以在2050年前分別減少0.1攝氏度的全球溫升,并在2100年前分別避免全球氣溫上升0.5攝氏度。

  2021年6月,中國正式向聯合國交存了《基加利修正案》的接受文書。同年9月,《基加利修正案》對中國正式生效。目前已有155個國家批準了《基加利修正案》,中國作為HFCs生產和使用大國,是第122個加入該修正案的國家。

  《基加利修正案》為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分別制定了削減時間表。根據《基加利修正案》履約要求,包括中國在內的第一組發展中國家(A5 Group 1)應從2024年起將受控用途HFCs的生產與使用凍結在基線值,2029年起HFCs生產和使用不超過基線值的90%,2035年起不超過基線值的70%,2040年起不超過基線值的50%,2045年起不超過基線值的20%。基線值為2020至2022年HFCs生產和使用年平均值加上含氫氯氟烴(HCFCs)生產和使用基線值的65%,以二氧化碳當量為單位計算。

  中國履約進程

  為了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切實履行《基加利修正案》,中國一方面不斷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通過修訂《消耗臭氧層物質管理條例》和《中國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層物質國家方案》,完善HFCs相關管控要求;另一方面制定并落實重大支撐性和引導性政策,如建立和實施HFCs進出口許可證制度,出臺實施三氟甲烷(HFC-23)管控政策等。

  2023年,中國先后出臺了兩項重磅政策,即《中國消耗臭氧層物質替代品推薦名錄》及《2024年度氫氟碳化物配額總量設定與分配方案》,此兩項政策對于制冷及相關行業的綠色低碳轉型意義重大。

  2023年6月,依據《消耗臭氧層物質管理條例》第八條之規定,生態環境部與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制定并發布了《中國消耗臭氧層物質替代品推薦名錄》(以下簡稱《名錄》)。《名錄》明確了被替代物質及替代品的用途類型和主要應用領域。

  目前,在中國有生產和使用的HCFCs共五種,其中一氯二氟甲烷(HCFC-22)、1,1-二氯-1-氟乙烷(HCFC-141b)、1-氯-1,1-二氟乙烷(HCFC-142b)三種物質占全國HCFCs生產總量的99%。《名錄》推薦了此三種HCFCs的23個替代品,其中制冷劑替代品7個,發泡劑替代品7個,清洗劑替代品9個(類)。


  根據2023年度核發的HCFC生產配額情況,一氯二氟甲烷(HCFC-22)生產配額為18.18萬噸,占到HCFC總生產配額21.48萬噸的84.6%。

  為了替代這種GWP值高達1810的制冷劑,《名錄》中推薦了七種消耗臭氧潛能值(ODP)為零且GWP值較小的綠色制冷劑,如丙烷、異丁烷、氨、二氧化碳等,涉及房間空調器、家用熱泵熱水器、工商制冷系統、冷庫、壓縮冷凝機組等應用領域。這其中,特別是丙烷作為家用空調和熱泵熱水器的首選替代制冷劑,二氧化碳作為家用熱泵熱水器行業的推薦替代制冷劑備受矚目,為相關行業、企業研發和使用替代品提供了有益指導。

  為持續開展ODS的淘汰和替代,中國在2004年、2007年分別發布了《消耗臭氧層物質替代品推薦目錄(第一批)》及其修訂稿,推薦了氟氯化碳、哈龍、甲基溴和甲基氯仿的替代品,對推動這四類ODS的如期淘汰起到了重要作用。

  目前,中國正在開展最后一類ODS含氫氯氟烴(HCFCs)的淘汰和替代工作,并已實現2013年凍結、2015年削減10%和2020年削減35%的目標,正在向2025年削減67.5%的目標加速邁進。

  此次《名錄》的制定和發布將指導各地方及行業采用綠色低碳的ODS替代品,加快推進HCFCs淘汰進程,展現中國履行國際環境公約的負責任態度和積極行動。

  此外,根據《基加利修正案》的相關規定,為了實現高質量履約,生態環境部于2023年11月6日正式印發《2024年度氫氟碳化物配額總量設定與分配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方案》對中國HFCs生產和使用提出了總量控制的目標和要求。其中,生產總量控制目標通過設定生產配額總量實現,使用總量控制目標通過設定進口配額總量與內用生產配額總量之和共同實現。根據生態環境部組織的基線年HFCs生產核查結果和海關進口貿易記錄,最終確定2024年中國HFCs生產基線總量為18.53億噸二氧化碳當量(tCO2),其中內用生產基線總量為8.95億tCO2;此外進口基線總量為0.1億tCO2。

  此前,中國對于氟氯化碳(CFCs)和HCFCs的削減和淘汰工作,為此次方案的提出提供了有益的經驗。此次《方案》的提出,結合了中國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和重點行業的實際情況。在推動HFCs凍結方面,《方案》不僅提出了HFCs生產與使用配額總量,并強調了“堅持穩中求進、分段實施、分類施策”的原則。

  不同于CFCs和HCFCs,HFCs涉及18個產品品種,且大部分為常用產品。《方案》根據中國的實際生產、消費、進出口情況,制定不同產品品種與類型的配額管理,非常務實。

  《方案》中也提到“優先保障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重點行業需求,推動行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有利于在穩定市場預期和推動行業綠色轉型之間找到平衡。同時,《方案》充分考慮了HFCs的新用途和行業需求,如半導體、泡沫等,做了“在不突破2024全年總配額的前提下進行二次分配”的靈活性安排。

  總體而言,《方案》的提出,體現了在保障發展與使用的基礎上,設定合理的總量控制和分配方案的原則。與此同時,《方案》也發出了明確的信號,即相關企業需要進一步加大技術研發,加速向低GWP值產品和其他替代方案轉型,從而實現相關產業的氣候友好轉型。

  下一步,對相關行業企業就《方案》進行宣傳培訓,做好配額核發、監管核查,是2024年落實《方案》必不可少的工作。同時,在實施中對執行情況進行及時評估,將有助于對下一年度及未來配額目標及實施方案進行細化與完善。隨著配額管理的落地和推進,HFCs將被賦予更大的資源稀缺性,如果相關稅收和財政政策能夠因勢利導,將很有可能加速中國對基加利修正案的高質量履約。

  新著力點

  在氫氟碳化物削減和替代領域,能源基金會在“中國制冷能效項目”框架下,從HFCs總體替代模型及減排潛力、分行業減排潛力及替代技術路線圖、關鍵環節的管理機制、行業標準等維度開展了深入分析。

  能源基金會認為,未來氫氟碳化物的削減替代進程將加速推進,這不僅源自中國高質量履行《基加利修正案》的約束性要求,更是制冷空調產業加速綠色轉型、提升國際競爭力的內生動力。

  尤其面臨國內“雙碳”目標約束及歐洲、美國等國際市場愈發嚴苛的化學品禁令,中國的相關企業和研發機構仍需加大科技研發力度,加快低GWP值與自然工質制冷劑的研發和應用,以此搶占未來高能效環境友好型制冷空調市場的先機。

  在《基加利修正案》履約進入新階段的背景下,“中國制冷能效項目”建議在未來繼續提升并且會持續推動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一是以國際領先標準推動制冷設備及系統能效大幅提升。

  2022年,制冷電耗占全球間接碳排放的19%。為減少制冷電力消耗帶來的間接碳排放,在推動制冷劑轉型替代過程中,應繼續促進協同優化制冷空調設備、設施和系統的能源使用效率,通過支持制定和實施世界領先的能效標準、標識制度、財稅激勵政策等措施,推動市場綠色低碳轉型的加速。

  中國現行房間空調器能效標準已經實現國際領跑,成為世界最佳能效標準。未來應立足于出口產品能效提升,推動標準標識區域協調互認以及綠色產品貿易壁壘的降低;同時,應推動冷鏈物流等需求增速較快領域的標準制修訂工作。

  二是協同世界各國減排時間表,助力基加利修正案高質量履約和各國碳中和目標實現。

  應對照各國減排HFCs時間表,促進低GWP值和高能效產品的出口。繼續開展雙邊和多邊對話,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總結傳播中國履約30余年的成功經驗,幫助中國在完成自身高質量履約的同時帶動其他發展中國家協同履約,促進中國在國際履約、氣候治理和產業引領方面發揮全球領導作用。

  三是繼續支撐國家、地方、行業層面的相關政策和履約行動。

  例如,繼續支持配額《方案》的宣傳實施,在生產及消費重點省市開展HFCs削減替代實施方案研究;通過意識提升、技術支撐和能力建設,促進家電、汽車空調、工商制冷、冷鏈物流等細分領域的協同履約,積極推廣推薦《名錄》中的氣候友好型制冷劑,助力通過有序替代加速消費端的綠色轉型等。

  四是進一步推動資源循環綜合利用。

  基于《消耗臭氧層物質管理條例》,應支持建立完善HFCs全生命周期管控理念及管理平臺,促進完善HFCs氣體監測報告評估技術體系,促進加強HFCs的回收和再生利用。特別是2024年HFCs生產和消費凍結之后,對于存量HFCs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變得尤為緊迫,分行業開展相關的制度和能力建設,不斷提升HFCs的回收和再利用率,規范運行和維修,有利于防止HFCs的泄露和減少不必要的新增產能。

  五是通過支持和促進技術創新、管理機制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推動制冷領域節能降碳工作更上新臺階。

  應促進環保低碳制冷劑研發加速推廣,推動節能技術推廣和工程示范,支持空調負荷聚合參與電網需求側響應的網荷互動試點;繼續探索與政策性、多邊開發性金融機構合作,撬動更多社會資金投入到綠色制冷領域,推動制冷市場及產業向高能效氣候友好轉型。

  以上目標的達成,離不開政府、行業協會、科研院所、企業和個人等各利益相關方的共同努力。各方的攜手協同將助力中國對《基加利修正案》的高質量履約,并為最終實現《巴黎協定》將全球平均溫升控制在1.5攝氏度之內的目標做出中國貢獻。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