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達峰碳中和(簡稱“雙碳”)是國家的戰略性部署,科學合理減少
碳排放,促進能源結構低碳轉型,是推進“雙碳”目標實現的關鍵。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系列文件,構建“雙碳”頂層設計及“1+N”
政策體系,推動全社會加速向綠色化、低碳化、智能化轉型。
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簡稱“數智技術”)和數據要素為能源行業面向“雙碳”目標轉型提供新機遇,在能源和數據驅動的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中發揮關鍵作用。清潔能源是驅動社會生產生活綠色化低碳化轉型的血液,數據要素是驅動工業企業社會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動力。2023年3月國家能源局在《關于加快推進能源數字化智能化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指出,能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支撐,能源產業與數字技術融合發展是新時代推動我國能源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重要引擎。
當前能源大數據是能源革命、碳中和、數字中國和全國統一大
市場建設等多項國家戰略的交叉領域。如何依托數據要素新理念,推動數智技術與能源產業深度融合發展,是當前亟待解決的
問題。在《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中明確提出,“加快培育統一的技術和數據市場”“建設全國統一的能源市場”。2023年12月國家發改委和國家數據局聯合發布《“數據要素×”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征求意見稿)》,將綠色低碳作為數據要素賦能的十二大場景之一。如何在加強能源與數智技術融合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助推能源行業數字化智能化低碳化綠色化轉型的同時,深入挖掘能源大數據的廣泛應用場景和深層資產價值、釋放能源數據價值潛力、助力數據要素和能源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等,理論研究與實踐開展均面臨巨大挑戰。
在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需要重視探索以碳中和數據銀行為載體的能源大數據開發利用、場景應用、價值流通的理論機制和實踐路徑,完善能源和數據要素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統籌推進產業綠色化和數字化“雙轉型”,促進綠色循環經濟和能源數字經濟協同發展,助力“雙碳”目標實現和高質量發展。
碳中和數據銀行為場景驅動數據要素賦能綠色低碳提供新機遇
數據銀行理論認為,在數據要素價值化的過程中,需要多元主體結合數據要素的自然、物理和社會屬性,從“要素-機制-績效”的過程視角推動數據要素匯聚、確權、治理、交易和場景化應用;該理論認為數據要素價值化的關鍵在于推動數據要素基礎設施與
交通、能源等重點產業場景應用需求相結合,從而釋放數據要素對實體經濟的倍增價值。應圍繞“雙碳”戰略,將數據銀行理論與碳中和重點產業轉型發展的瓶頸問題結合,探索建構中國特色碳中和數據基礎設施助力“雙碳”目標的動態整合理論框架。
能源碳中和數據銀行是由政府引導支持,以企業為主體,多元社會主體參與共建,發揮能源數據和數字技術的疊加倍增價值,協同推進能源領域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使能“雙碳”多元場景和多維效益的數據基礎設施。具體而言,能源碳中和數據銀行結合能源大數據的自然、社會、商品和金融屬性,通過自身理論技術平臺,開展能源和碳排放相關的可視、核查、分析、應用、智能、信用等場景適配,推動能源大數據聚合政府、數據供給方、數據需求方和數據服務商等數據要素市場培育參與主體,實現其助力數字政府精準治理、方便民眾惠及企業、能源市場綠色轉型、數據要素市場建設、賦能低碳美麗中國的多維使能效益,最終促進能源和數據要素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及“雙碳”戰略目標實現。
碳中和數據銀行有望帶來多維效益
治理效益:賦能政府精準治理和服務社會民生。
能源碳中和數據銀行是數據驅動的數字能源基礎設施,可有效賦能政府精準治理和服務社會民生。一方面,政府基于此能加快實施一系列能源政策工具,構建面向“雙碳”的能源創業創新創意體系,打破阻礙生態創新的各類路徑依賴,推動社會資金資源技術人才轉向綠色經濟,實現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目標;另一方面,基于數智技術和數據要素理念衍生的能源碳中和數據銀行,可幫助地方政府認清本地區能源供給需求現狀、低碳
減排技術路線和實現“雙碳”目標的痛點難點,充分發揮能源數據賦能數字化智能化低碳化的科學決策和精準施策,服務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及公共服務資源布局,推動社會民生服務智能化低碳化發展。
經濟效益:助力能源和數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
能源碳中和數據銀行可推動多元市場主體低碳綠色轉型,賦能能源、交通、金融、工業等產業的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低碳化發展,為市場主體帶來經濟效益;也可助力構建全國一體化能源大數據中心,形成數據采集匯聚、安全治理、場景應用、資產評估、價值定價、流通交易等全生命周期于一體的數據要素市場化機制。通過激活能源數據價值,有助于打造共建共享共治共贏的能源金融生態圈,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持續釋放數字紅利,賦能能源數字經濟可持續發展。
生態效益:推動能源大數據賦能碳達峰碳中和。
碳達峰碳中和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雙碳”工作是有效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抓手。當前,碳中和已成為全球共識,通過能源碳中和數據銀行探索最優能源配置,促成能源交易市場、數據交易市場、
碳配額交易市場、金融市場等領域的價值鏈重構,推動高質量發展和生態效益提升。隨著綠色新技術和新模式不斷涌現,能源碳中和數據銀行在全局性智能決策和資源動態優化配置進程中,給生活質量、生態環境等方面帶來了多重效益。
多措并舉推進能源數據要素乘數效應釋放 加快碳中和進程
展望未來,需要以能源碳中和數據銀行等新型基礎設施和新模式為突破口,多措并舉,加快推動能源大數據資源化、資產化和資本化的進程,釋放數據要素,使之對能源產業乃至整個社會經濟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價值。
探索數據確權授權運營體系,完善能源數據管理機制。加強能源領域以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為代表的數智技術應用,對能源領域數據采集、存儲、處理、流通、交易、應用等流通全過程進行記錄和溯源。建立能源數據資源質量評估和信用評級體系,提升能源交易和數據交易過程中的市場主體資質水平。制定能源數據隱私保護制度和安全審查制度,開展能源數據分類分級管理,構建能源數據登記確權體系,推動能源數據確權授權運營實踐,在保障數據安全的情況下,推動持有能源數據的企業充分向社會共享開放數據資源。
以數據價值化為主線,制定能源大數據定價估值標準。加強能源數據質量規范化管理,推動其基礎設施數字化、智能化升級,實現數據采集、分析標準化。能源數據可視化是數據價值傳遞的基本方式,應加強可視化分析,尋找海量數據價值規律,為評估能源數據價值提供條件??砂床煌灰啄J胶瓦m用的評估方法核算能源數據成本,合理應用已有算法模型,委托數據交易平臺等
第三方協助定價,制定能源大數據定價估值標準。
強化企業市場主體地位,豐富拓展能源數據應用場景。強化企業作為能源大數據市場化的主體作用,推動相關企業面向場景應用和價值實現,建立以客戶為中心的市場化運作機制,根據市場定位細分客戶并提供定制化服務;推動企業加強與智庫、高校合作,開展能源大數據的產學研用研究,拓展能源大數據應用場景;推動能源大數據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立足特定產業需求,如
節能降耗、提升生產效率、構建智慧能源供應鏈等,形成可推廣可復制的能源和碳相關的數據產品和服務,豐富能源大數據在政府治理及交通
運輸、金融等行業的應用水平,實現能源大數據賦能數據交易市場、能源交易市場、碳配額交易市場和金融市場高質量發展。
推動多種主體共同參與,實現多元目標協同高效發展。推進能源數字化智能化發展和能源大數據賦能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需政府、企業、個人等多種主體共同參與,在區域、城市、園區、企業等多層面建立具體的評價標準和實施規范,還需綜合發揮行政、法律、財稅、金融等多種政策工具,共同實現經濟發展、生態保護、氣候應對、
節能減排等多元細化具體目標的協同。一方面,依靠能源碳中和數據銀行等數字基礎設施,建立從能源及能源數據生產、存儲、運輸、利用等在內的全生命周期閉環監管,實現碳排放統計核算數字化、透明化,為制定科學、系統、全面、有效的“雙碳”方案提供可靠數據基礎;另一方面,通過將數智技術與能源行業發展需求結合,推動能源行業全產業鏈的資源利用效率提升和能源結構清潔化,推進能源大數據賦能全社會全行業數字化、智能化、電氣化、低碳化轉型。
建立技術與機制雙重保障,確保能源數據安全可靠。推動建設能源行業數據分類分級保護制度,通過采取針對性的安全管理措施,釋放數據價值的同時,提升數據安全治理水平。一方面,對于安全敏感性高的數據,加強數據安全治理,提升數據全生命周期的風險識別與防護水平,推動數據面向真實場景應用的匯聚融合,強化加密保護、數據脫敏和安全合規;另一方面,對于安全敏感性低的數據,通過加強對數據的規范性、標準化管理,健全數據確權登記、流通交易、安全治理和收益分配機制,推動數據資源的開放共享和價值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