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油氣全力打造中國
石化上游首個
碳中和儲氣庫——孤家子儲氣庫,場站生產生活用電100%實現綠電替代。儲氣庫采氣能力達到日均50萬立方米,采出氣連到主干管網后輸入長春的千家萬戶。零碳儲氣庫的創建,推動了油氣行業向低碳發展轉型,減少了溫室氣體排放,提高了行業發展的可持續性,增強了企業競爭力,推動了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
從
吉林省長春市出發,經長深公路向西行駛約140公里,便來到位于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的東北油氣孤家子儲氣庫。
東北油氣是中國石化在東北地區唯一的油氣田企業。2023年8月,該公司孤家子儲氣庫順利通過
第三方機構專業
認證,標志著中國石化上游首個碳中和儲氣庫正式建成。
目前,該儲氣庫是中國石化運行壓力最低的廢棄氣藏儲氣庫,運行成本相較其他儲氣庫大幅降低,能耗同比降幅在50%以上。儲氣庫采氣能力日均可達50萬立方米,采出的天然氣連到主干管網后輸入長春及周邊地區的千家萬戶,可基本滿足100萬人每天的生活用氣需求。
儲氣庫發揮調峰作用
孤家子儲氣庫于2022年12月底建成,庫容3.7億立方米、儲氣能力2.6億立方米。
地下儲氣庫是天然氣儲存的主要方式。簡言之,就是在地下找到一個完全封閉的構造體,在地面用壓縮機泵送的方法把天然氣注入構造中儲存起來,當需要時,再通過生產井把天然氣采出并輸送給用戶。地下儲氣庫具有天然氣保供、季節調峰、戰略儲備及
市場調節等作用。
孤家子儲氣庫是中國石化在東北地區首座已投產運營的地下儲氣庫,其之前是一個廢棄氣田,全部利用老井及閑置場站建成。
東北工區冬季生產時間長、天然氣保供任務重、冬夏峰谷差距大,在夏季用氣低谷期,東北油氣將富余天然氣注入孤家子儲氣庫儲存,在冬季用氣高峰時再采出保障供應。
碳中和理念深入人心
東北油氣在中國石化上游板塊中體量較小,沒有其他油氣田企業產業鏈協同發展的優勢,建設儲氣庫、打造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有助于構建綠色產業鏈。
該公司抓住吉林省加快實施以“陸上風光三峽”工程為核心的綠色低碳發展戰略的有利契機,積極發揮“中國石化東北地區橋頭堡”作用,將“碳中和”理念貫穿設計、施工、運行等儲氣庫建設各環節,堅持“源網荷儲、綠電為主、全面替代”,加快建設綠色低碳新型油氣田。
東北油氣通過打造碳中和儲氣庫,進一步強化了全員碳中和理念。比如,以碳中和理念優化設計方案,確定減碳降碳目標;以碳中和理念優化管網布局,實現油氣集輸過程減碳;以碳中和理念優化運行,通過減少人員配置減少碳行為;全力做好生產過程減碳降碳,全面實施CCUS工程,對油氣生產過程中伴生的二氧化碳、甲烷等全面嚴控嚴管;在試油氣過程中,全面采取“一返排就進站”生產模式,確保生產過程“零排放”,從而實現全方位全過程減碳降碳。
東北油氣總經理助理兼勘探開發工程部經理張立亞說:“我們把打造碳中和儲氣庫作為一個不斷學習提升的過程。在驗證過程中,積極向驗證方學習借鑒,對生產用能排放采取全新核算方式,按照用能全覆蓋要求以確保核算完整性,進一步提高了
碳排放計算的準確性和科學性。”
該公司以“分布式發展、清潔化利用、多能互補”為發展方向,構建多能互補、智慧綠能新模式,利用“風光互補+儲能”方式,全力打造“
節能、低碳、環保”綠色儲氣庫示范工程。目前,儲氣庫綠電總裝機容量達165千瓦,日均發電量500千瓦時,場站生產生活用電100%實現綠電替代,在無風、無光條件下,綠電儲能可滿足3天井場用電。
在碳中和儲氣庫建設中,東北油氣首次引入包含購買綠電在內的所有
碳匯指標交易,成功邁出中國石化上游板塊
碳交易第一步。
東北油氣廣泛開展市場調研,緊密追蹤市場形勢、深入研判交易規則及流程,全面分析客戶能力及綠電性價比,最終與大唐
電力達成新能源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協議綠電價格與傳統火電市場價格基本持平。
零碳儲氣庫的建設加上綠電交易,使得東北油氣非化石能源替代率達到6%,高于5%的上級指標要求。
東北油氣科技發展部經理李世廣說:“我們深入實施綠色低碳發展戰略,以打造碳中和儲氣庫為契機,全面推行綠電替代示范工程,在上游板塊率先探索綠電外購,為傳統火電轉綠電積累了經驗。”
要社會效益,也要經濟效益
打造碳中和儲氣庫既要有社會效益,又要有經濟效益。東北油氣堅持科學合理設計,反復測算優化儲氣庫注采能力,以最優能力確定儲氣庫地面建設工程最佳規模,避免過度設計;持續優化管網布局,采用“注采合一、支狀與放射狀管網相結合”方式,優化管網線路,實現管網互聯互通;積極優化站場布局,合計減少用地1800平方米。
東北油氣采用“標準化設計、模塊化建造、工廠化預制、機械化作業、智能化管理”的建造運行模式,其中,標準化設計覆蓋率高達96%。他們按照“碳中和”理念的高標準,認真審視井場、閥室、注采站等用電負荷及供應方式的設計和運行,確保每個環節全部達到碳中和。比如,通過反復優化配置,風光互補裝置投資比原設計降低30%,大大節約了成本。
孤家子儲氣庫部署的注采井、單采井和觀察井全部利用老井,注采站利用在用集氣站,站房全部利用現有廠房,原有閑置場地和設施得到充分利用,既盤活了廢舊資產,又減少了新占耕地;通過簡
化工藝流程,共用過濾分離設施,儲氣庫周邊實現管網互聯互通,滿足了生產需要;通過打造碳中和儲氣庫,梳理設備設施、流程閥門、建筑涂色、操作規程等16項場站標準化要求,實現了“設備設施管理標準化、工藝流程標準化、消防設施管理標準化、現場操作標準化、生產信息標準化”,提高了標準化場站建設水平,實現了投資效益最大化。
油氣行業碳中和案例
● 大港碳中和儲氣庫
大港儲氣庫是中國石油旗下的儲氣庫,位于天津市。該儲氣庫采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廣應用清潔能源、實施碳捕集和封存技術等多項措施,于2020年成為國內首個獲得碳中和認證的儲氣庫。
● 常州嘉澤
碳中和加油站
2021年5月18日,中國石化成功打造國內首座光伏發電碳中和加油站——
江蘇石油常州嘉澤加油站,年均發電量可達13.52萬千瓦時。
● 百色六華
碳中和加油站
2021年5月28日,中國石化建成投運我國首座光伏建筑一體化碳中和加油站——
廣西石油百色六華加油站,年均發電量可達9.1萬千瓦時。
● 我國首船全生命
周期碳中和原油
2021年9月22日,中國石化聯合中遠海運、中國東航共擔
減排責任,通過購買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抵消了產自安哥拉的3萬噸原油從石油開采到產品消費全生命周期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成為我國首船全生命周期碳中和原油。
● 東營碳中和原油庫
2023年10月20日,中國石化勝利油田新東營原油庫被認證為國內首座“碳中和”原油庫。勝利油田應用綠電替代減碳技術,開展能源梯級利用降低生產能耗,實施電廠蒸汽替代傳統加熱爐,暢通綠電、蒸汽多能互補的碳中和路徑,打造了零異味、零泄漏、零固廢、零排放的綠色智能原油庫。
積極創建零碳儲氣庫 助推“雙碳”目標實現
■嘉賓:集團公司油田事業部高級專家 孫 偉
問:油氣藏型儲氣庫實施碳中和認證有何重要意義?
答:油氣藏型儲氣庫在運營過程中會產生少量甲烷、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通過實施碳中和認證,可以追蹤、監測和減少這些排放,為減緩氣候變化作出貢獻。
碳中和認證是一個相對較新的概念,目前國內儲氣庫實施碳中和認證的案例相對較少。隨著碳中和的重要性不斷提升,預計未來會有更多的儲氣庫關注和實施碳中和認證,以減少碳排放并推動可持續發展。
實施碳中和認證需要企業采用更加清潔低碳的技術和工藝,促進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這將推動整個能源行業向更加高效、低碳和環保的方向發展,提高行業整體的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水平。
問:國內儲氣庫在實施碳中和戰略方面正逐步加大力度,現狀如何?
答:
政策支持方面,國家層面出臺了一系列支持碳中和的政策和指導文件,如國家能源局發布了關于推進能源領域碳達峰碳中和的指導意見,明確了碳中和的目標和路徑,為創建零碳儲氣庫提供了政策指導。
技術創新方面,國內儲氣庫積極尋找更加環保低碳的解決方案,如開發新型碳捕集和封存技術、用新工藝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
清潔能源應用方面,積極擴大風能和太陽能發電、儲電規模。
節能減排方面,采用先進的設備和工藝、優化運營管理,如優化壓縮機和泵站的運行等。
總體來看, 盡管國內儲氣庫在實施碳中和戰略方面已取得一些進展,但仍面臨技術成熟度低、成本壓力大和運營管理難等方面的挑戰。
問:油氣藏型儲氣庫作為能源儲備和調節的重要設施,未來如何更好地響應“雙碳”目標?
答:油氣藏型儲氣庫可以采用更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措施,優化運營和維護,以降低碳排放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油氣藏型儲氣庫可以與供應鏈中的其他環節合作,推動建設綠色供應鏈。如通過選擇低碳供應商和合作伙伴,共同推動碳中和目標實現;加強對整個供應鏈的碳排放監測和管理,促進
碳減排的全鏈條控制。
油氣藏型儲氣庫還應對碳排放和環境影響進行全面、準確的監測和報告,這有助于企業了解自身的
碳足跡,評估碳減排效果。
行業動態
■ 三部門發布綠證新規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統計局、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加強綠色電力證書與節能降碳政策銜接 大力促進非化石能源消費的通知》。通知指出,跨省可再生能源市場化交易和綠色電力交易對應的綠證,以及省級行政區域內交易的綠證,相應電量按現行統計規則計入相關地區可再生能源消費量,在“十四五”省級人民政府節能目標責任評價考核指標核算中不再重復扣除。
《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于近日公布,自5月1日起實施。其中提到,國務院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根據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控制目標,綜合考慮經濟社會發展、產業結構調整、行業發展階段、歷史排放情況、市場調節需要等因素,制定年度碳排放配額總量和分配方案,并組織實施。碳排放配額實行免費分配,并根據國家有關要求逐步推行免費和有償相結合的分配方式。
■ 綠氫是發展中國家可持續發展的催化劑
國際可再生能源署(IRENA)近日發布報告《綠色氫能促進可持續工業發展:發展中國家政策工具包》。報告指出,綠色制氫可以創造國內價值和就業機會,并通過在當地制造相關技術和基礎設施、綠化排放密集型行業及吸引外國直接投資進入國內產業來提高國際競爭力。報告認為,綠氫作為發展中國家可持續發展的催化劑,可促進經濟增長、環境可持續性和社會進步。報告強調了政策協調的重要性,指出政策的四個關鍵要素:優先考慮當地使用綠氫、與國家目標保持一致、從中小型項目開始、分階段實施綠氫生產和應用。
近日,我國自主研制的全球單機容量最大、葉輪直徑最大的陸上風電機組,在內蒙古能源集團東蘇巴彥烏拉100萬千瓦風儲項目上投入商業運行,該機組基于模塊化平臺化設計,支持8.5兆瓦~11兆瓦功率范圍調節,刷新國產陸上風電機組功率紀錄。
■ 中國船協:綠色船舶訂單持續增長
中國船協日前發布《2023年船舶工業經濟運行分析》指出,2023年我國船企LNG、甲醇動力等綠色船舶訂單快速增長,氨燃料預留、氫燃料電池等零碳船舶訂單取得突破,新接綠色船舶訂單占國際市場份額達到57%,全球最大700箱純電動力集裝箱船、全球最大5400馬力純電拖輪、國內首艘500千瓦氫燃料電池動力船等研制完成并投入使用。
■ 中汽協:我國1月份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增長78.8%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2月7日消息,1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78.7萬輛和72.9萬輛,環比分別下降32.9%和38.8%,同比分別增長85.3%和78.8%,市場占有率達到29.9%。
■ 我國最大垃圾填埋場光儲一體化項目一期建成投運
近日,
浙江杭州天子嶺垃圾填埋場光儲一體化項目一期建成投運。該項目全部建成后將成為國內最大的垃圾填埋場光儲一體化項目。項目一期光伏電站裝機容量1.9兆瓦,儲能電站儲能容量0.4兆瓦時,充放電功率0.2兆瓦,預計年均發電量165萬千瓦時、年減排二氧化碳1141噸。二期光伏電站裝機容量4兆瓦。
近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發布《2024年市政府工作報告重點任務清單》,提出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積極布局電機、電池、電控、車規級芯片等關鍵零部件產業鏈,提高汽車產業集群發展水平,鼓勵支持汽車出口。
■ 上海臨港:到2025年海上風電制氫年產量爭取達到1400噸
近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低能耗示范城市建設行動計劃(2024~2025年)》發布,指出到2025年,建立用能預算化管理體系,在各領域、各行業推行能源消費強度精細化管理,海上風電制氫年產量爭取達到1400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