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國兩會召開在即,記者近日從致公黨中央全國兩會新聞通氣會上獲悉,致公黨中央擬向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報送口頭發言1件,書面發言3件,提案35件。
記者注意到,在35件提案中,涉及生態環境領域的提案達6件,占總提案數量的近兩成。
提案關注了生態環境領域哪些
問題?這些提案又有何亮點?
提案不在多而在精,
生態環境領域提案內容豐富
致公黨中央參政議政部部長鄭業鷺在通氣會上表示,致公黨中央繼續落實全國政協“提案不在多而在精”的要求,在向中央各專門委員會、地方組織征稿681篇的基礎上,結合2023年致公黨中央調研成果,以及去年的一些優秀的社情民意信息,經過多輪修改整理、充實完善和專家評審,最終形成現有的35件提案。
從數量來看,最終提案占提案素材的5%,比去年提案略少,體現了提案工作的精益求精。從來源來看,35件提案中,18件來自致公黨中央2023年的調研課題轉化,17件提案來自各地方組織報送的調研成果轉化。從內容來看,提案延續了致公黨的僑海特色,同時涵蓋了經濟、科技、醫衛、法治、民生、鄉村振興和生態環境保護等領域。
鄭業鷺介紹,在資源環境領域方面,致公黨中央這次提案內容重點關注長江流域、黃河流域、高原地區、北方生態安全屏障等方面。分別是《關于推動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提案》《關于盡快推進南水北調西線工程促進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提案》《關于加快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提案》《關于建設
內蒙古北方生態安全屏障,保障國家生態安全的提案》《關于高原水生態及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提案》《關于完善
碳普惠機制,加強碳普惠推廣的提案》。
關注國家重大戰略,
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民主監督成果有所體現
記者注意到,在致公黨今年擬報送的提案中有一件是《關于推動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提案》。
2021年6月起,中央統戰部和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共同牽頭,支持各民主黨派中央和無黨派人士開展為期5年的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民主監督。
據介紹,致公黨中央啟動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民主監督之初,已制定了《致公黨中央對口
安徽省開展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民主監督工作五年規劃(2021—2025)》,形成了“充分調研,信息共享,實時監測,發揮優勢”的新舉措。2023年,是專項民主監督工作的第三年,致公黨中央重點監督城鎮、工業、船舶港口污染防治等方面。
據介紹,《關于推動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提案》整合了2023年致公黨中央民主監督調研結果等方面,主要針對的是長江流域但仍然存在著重點領域污染治理工作任務重、生態保護修復任務艱巨、生態補償等協同治理機制有待深化、綠色和高質量發展仍需進一步推進等問題。
為此,提案建議,深入開展城鎮、工業、船舶港口污染治理,建立健全長效機制;著力推動長江流域整體性保護修復,持續改善和穩固水環境質量;縱深推進長江流域協同治理機制,在更高水平上建設長江生態共同體;大力推動綠色和高質量發展,實現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高質量發展協同推進。
鄭業鷺指出,致公黨中央充分發揮僑海特色,為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提案帶來了國外視野,可以在國外河流治理的舉措中找到有利于長江生態保護的參考措施,進一步豐富提案內容。
鄭業鷺提出,2024年是專項民主監督工作的第四年,根據五年規劃,致公黨中央將對專項民主監督情況開展“回頭看”工作。
此外,記者還注意到,在致公黨今年擬報送的提案中有兩件提案關注到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
《關于盡快推進南水北調西線工程促進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提案》建議加快南水北調西線工程規劃編制及可研工作,加強協調、凝聚共識,加速推進西線工程先期建設。
《關于加快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提案》提案提出以多方聯動為核心推進黃河流域協同治理、加強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基礎性研究、以綠色優先為基礎統籌推進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以綠色優先為基礎統籌推進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加強科技創新引領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創新黃河文化保護與輸出的機制和路徑等建議。
關注碳普惠機制的完善,
推動經濟社會綠色轉型
“碳普惠”是一項創新性自愿
減排機制,通過構建一套公民
碳減排“可記錄、可衡量、有收益、被認同”的機制,對小微企業、社區家庭和個人的
節能減碳行為進行具體量化并賦予一定價值,從而建立起以商業激勵、
政策鼓勵和核證減排量交易相結合的正向引導機制。碳普惠機制更是全面推動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助力碳達峰
碳中和的重要途徑。
據介紹,今年,致公黨中央提交的《關于完善碳普惠機制,加強碳普惠推廣的提案》主要來源于
福建、廣東、
湖南、中央科技委等組織。
提案指出,目前碳普惠工作面臨的挑戰與問題主要有:尚未形成完善的碳普惠激勵機制、碳普惠平臺功能較為單一、已有的多個碳普惠服務平臺之間缺乏數據共享與服務鏈接功能、相關服務平臺未能與多種生活消費APP搭建數據鏈接等。提案從整合現有平臺資源,加強碳普惠模塊開發;開發拓展碳減排場景,增強場景項目管理;完善賦值交易機制,增強
碳匯價值實現機制等方面提出建議。
建設美麗中國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戰略任務和系統工程,在生態環境保護面臨的新形勢下,需要各民主黨派充分發揮各界別特色,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研究協商,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凝聚更廣泛的智慧和觀點,提供更獨特的思路和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