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2024)于當地時間2月26日至29日在西班牙巴塞羅那召開。在MWC 2024期間,華為數字能源高峰
論壇圓滿舉辦。華為公司高級副總裁、數字能源營銷服體系總裁楊友桂發表“使能運營商贏在
碳中和時代”主題演講,分享行業最新趨勢洞察、創新解決方案及成功實踐。
華為公司高級副總裁、數字能源營銷服體系總裁楊友桂
楊友桂強調,碳中和已從全球共識走向全球行動,低碳化、電氣化、數字化、智能化是能源演進變革的四大關鍵路徑,在這一時代背景下,運營商已將能源效率提升和碳
減排深度融合到可持續發展戰略中,ICT能源綠色轉型正加速進行。要實現自身降碳目標,運營商需要抓住全球碳中和帶來的能源轉型發展機遇,而運營商也面臨著減排壓力大、電費支出多、增長速度放緩三大挑戰。
在碳中和時代,面對挑戰,運營商將從過去的能源消費者轉變為未來的能源消費者、生產者、使能者。首先,通過
節能技術創新,讓每個Watt將支持更多的Bit,實現對能源的極致利用,成為新消費者;其次,通過在站點和園區建設分布式光伏,實現綠電自發自用;再次,用站點儲能組成虛擬電廠,參與電網調峰調頻,參與能源生產和調節;最后,通過Bit管理Watt,數字技術全面賦能傳統能源和新能源,助力能源系統的效率提升和穩定供應,成為使能者。
能源消費者:最大化能效,最小化能耗
作為能源的消費者,打造綠色的站點、數據中心、充電基礎設施,提升全網能效,是實現凈零排放的必經之路。
在站點能源基礎設施領域,通過極簡化改造,站點形態從房到柜、從柜到桿,去掉空調、風扇,實現自然散熱,能效(SEE)從60%提升到97%。
在數據中心基礎設施領域,制冷系統能耗占總能耗30%。通過自然冷卻、AI能效優化技術,數據中心的PUE從1.45降到1.15。
作為全球TOP3的
碳排放行業,燃油車正快速被電動車替代,但落后的充電基礎設施現狀已經制約了
交通電動化進程,以DT為代表的運營商正在積極參與充電設施建設,已部署超過200個充電場站。
能源生產者:參與能源生產與調節,最大化基礎設施價值
運營商將成為能源的生產者,參與能源生產與調節。
在能源生產方面,運營商在全球擁有近1000萬個站點、數萬個園區,碳排放達數億噸。在南非,面對
電力頻繁中斷,通過在基站加裝6.5kW光伏,每站年生產綠電1.1萬度,降碳6噸,站點可用率從79.5%提升到95%,流量增加30%。在中國,某數據中心園區部署了800kW光伏,年發電100萬度。在德國,某企業園區部署光伏7.8MW,年產綠電850萬度,實現100%綠電供應。同時,運營商也在積極參與地面電站開發,如Orange已經宣布,在法國建設80MW光伏電站,該電站未來將為Orange提供超過10億度綠電。
在能源調節方面,隨著新能源比例增加,電網越來越不穩定,這將導致峰谷價差變大及調峰調頻收益增加。針對峰谷價差,利用站點儲能系統,在電價低谷時儲電,在電價高峰時放電,可以降低電費支出。在中國杭州,通過錯峰用電,每年可節省電費800美金,節省比例近20%。針對調峰調頻,站點儲能系統參與虛擬電廠,變成可調負荷接受調度,實現從省錢到賺錢。在中國
深圳,在政府推動下,已經完成1萬VPP站點改造,讓運營商站點不僅為5G供電,還參與城市電網的調峰調頻,使得每站每年增收1000美金。
能源使能者:助力打造安全、穩定、高效的能源供應體系
運營商還要成為能源的使能者,通過數字化技術,賦能傳統能源和新能源,融合打造安全、穩定、高效的能源供應體系。在中國
山西,運營商幫助煤礦集團,采用5G、云、AI等技術,實現遠程遙控深井挖煤,礦區機器人自動巡檢、
運輸車輛無人駕駛,讓工作面的無人化成為可能,大幅降低運營成本。
與傳統能源相比,光伏、風電等新能源受天氣影響大,需要數字技術對功率進行精準預測及快速調度,實現供需平衡。在中國
四川全球海拔最高的光伏電站,通過引入氣象大模型,功率預測精度有望提升25%以上。同時,通信技術還將助力新能源實現遠程運維和調度,大幅簡化運維流程。
在過去,華為為運營商提供了以5G、AI、云等為代表的數字技術產品,豐富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加速千行百業的數字化轉型。在碳中和時代,華為還將為運營商提供光伏、VPP、能源管理等電力電子技術的產品和服務,助力運營商在達成自身碳中和的同時,也為實現全社會的碳中和提供幫助,并找到新的業務增長點。面向未來,華為數字能源愿與運營商攜手并進,共創歷史,贏在碳中和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