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6日,
廣西壯族自治區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表決通過《廣西壯族自治區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條例》,將于今年6月1日起施行,這是廣西生態文明領域出臺的首部綜合性、統領性、系統性的地方性
法規。條例分為八個章節共七十條,在全面總結廣西生態文明建設實踐經驗的基礎上,聚焦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等方面內容,強化法律責任,以法治理念、法治方式推動生態文明建設。要充分認識頒布實施條例對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法治化的重大意義,切實推動條例貫徹實施,以法治力量保障美麗廣西和生態文明強區建設。
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建設生態文明,重在建章立制,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法治化、制度化,頒布生態文明建設領域地方性法規45件,出臺《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關于厚植生態環境優勢推動綠色發展邁出新步伐的決定》等
政策近90個。近年來,美麗廣西和生態文明強區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全區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并保持全國前列,生態質量指數連續兩年位居全國第2,生物多樣性豐富度保持全國第3,各項年度考核的生態環境約束性指標均超額完成國家考核目標。首次發布漓江生態環境質量報告,成功爭取2024年六五環境日國家主場活動落戶廣西。2022年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獲評國家優秀等次。廣西作為全國4個省(區)之一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作典型發言。柳州市柳江區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大隊隊長焦延雄同志獲評全國“2023年度法治人物”(全國共10人),為全國生態環境系統唯一人選。
頒布實施條例是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系列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黨中央歷來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把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確立為基本國策,把可持續發展確立為國家戰略。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加強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全面領導,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和戰略部署。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黨的十九大在黨章中增加了“增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意識”等內容。2018年3月,憲法修正案將生態文明寫入憲法,確立了生態文明的憲法地位。2022年10月,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了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美麗中國的基本路徑,部署了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等四個方面任務。2023年7月,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在大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是堅持“兩個結合”、推進實踐基礎上理論創新的重大成果,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創新發展,為新征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對新時代新征程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作出系統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對廣西生態文明建設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廣西生態優勢金不換,要求我們要保護好廣西的山山水水。法律是治國之重器,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通過頒布實施條例,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黨中央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決策部署,把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上升成為國家意志,成為全社會共同遵循的行為規范和活動準則,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堅實法治保障。
頒布實施條例是推進美麗中國先行區建設和美麗廣西建設的客觀要求。自治區黨委、政府一以貫之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位置,堅決扛起保護和發展廣西生態環境優勢的責任,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明確提出加快建設美麗廣西和生態文明強區的戰略目標。全區上下凝心聚力堅定走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高質量發展道路,各方同題共答、同向發力,不斷厚植廣西生態環境優勢,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穩妥有序推進碳達峰
碳中和,筑牢祖國南方重要生態屏障,共同推動“海”“江”“邊”協奏,“人”“萬物”“自然”共生,助力加快形成以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為導向的美麗廣西建設新格局。通過頒布實施條例,從整體和全局規范和促進我區生態文明建設,統籌生態安全、生態經濟、生態文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強化山水林田湖草海濕地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讓高顏值“綠水青山”不斷轉化為高價值“金山銀山”。
頒布實施條例是順應和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和推動廣西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多年來,廣西扎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在生態保護、治理能力、環境質量、綠色轉型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但同時還存在不少
問題、面臨較大挑戰,如生態環境治理基礎設施短板較明顯,發展綠色低碳轉型任務繁重,完成“雙碳”目標壓力大等。這些問題暴露出廣西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的短板,生態環境質量改善與人民群眾期盼還有差距。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人民群眾對清新空氣、清澈水質、清潔環境等生態產品的需求越來越迫切。要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持續深入推進污染防治攻堅,要根據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需求、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改善的新期待,加大對突出生態環境問題集中解決力度,推動局部和全局相協調、治標和治本相貫通、當前和長遠相結合,不斷鞏固深化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加快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從量變到質變。通過頒布實施條例,推動解決影響和制約廣西生態文明建設的突出問題,協同推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增進人民群眾福祉,回應人民群眾所想、所盼、所急,讓人民群眾在美麗家園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今后五年是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時期,也是美麗廣西建設的關鍵時期,頒布實施條例,可以說是正當其時、恰逢其勢。全區生態環境系統要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廣西重大方略要求,錨定到2035年美麗廣西全面建成的目標,著力抓好“1+1+1+13”方面工作,全面貫徹實施條例,努力走出一條具有廣西特色的綠色發展之路。
一是高度重視,深入學習領會。充分認識頒布實施條例的重大意義,深刻領會條例的精神實質。堅持抓“關鍵少數”和管“絕大多數”相結合,全區生態環境系統各級領導干部要做學習、遵守、維護條例的表率,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能力水平。要準確理解和把握條例的各項制度、措施和要求,在制定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相關政策時,要與條例明確的重要制度相統一,并在實際工作中切實貫徹。
二是依法履職,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各項工作落實。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服務壯大實體經濟推動高質量發展。積極推動融入美麗中國先行區建設,研究打造美麗廣西建設示范典型。扎實開展國家級和自治區級生態文明示范創建,做好百鎮千村生態特色文化旅游示范鎮村評選。推動各相關職能部門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鞏固提升“大環保”工作格局。
三是廣泛宣傳,激發全社會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內生動力。充分發揮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融合互動和優勢互補作用,廣泛深入開展宣傳。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生態文化,普及生態文明知識,倡導生態文明行為,推動全社會全面了解、掌握、遵守、運用條例,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走到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里,共同促進八桂大地藍天永駐、青山常在、綠水長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