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遼寧省撫順市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

2024-6-11 15:51 來源: 撫順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市政府關于碳達峰碳中和決策部署,加快推進工業綠色低碳轉型,切實做好工業領域碳達峰工作,根據《遼寧省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和《撫順市碳達峰實施方案》,結合我市相關規劃和工作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思路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東北、遼寧全面振興重要講話精神以及來撫考察時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深入推進結構調整“三篇大文章”,以重點行業碳達峰為突破,持續優化產業結構和布局,加快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和高質量發展,強化科技創新引領,不斷增強產業綜合競爭力和綠色化水平,實現工業領域碳達峰目標。

(二)基本原則

系統謀劃,分類施策。堅持整體部署和頂層設計并重,將碳達峰目標要求貫穿于工業領域發展全過程,統籌各方面規劃協調和銜接。各重點行業分類施策、系統推進,增強政策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形成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全面推進工業領域綠色低碳發展。

創新驅動,效率優先。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各方面創新發展,增強自主創新發展能力水平,著力提升工業節能降碳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制度創新。堅持效率優先,優化能源結構,加快推進重點行業過剩產能退出,大力推動重點行業節能降碳技術改造。

穩妥推進,重點突破。立足我市工業傳統產業比重偏大,單位GDP能耗下降較慢,不斷提高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和經濟社會平穩運行。穩妥有序循序漸進推進全市工業領域碳達峰。以鋼鐵石化建材等重點行業碳達峰為突破,注重源頭低碳、過程減碳和末端固碳,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目標任務。

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強化政府在綠色低碳發展中的引導作用,切實發揮規劃引領、資金支持作用,充分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利用市場機制,充分調動企業綠色低碳發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加快形成多點支撐、多元發展的產業發展格局。

(三)主要目標

“十四五”期間,產業結構與用能結構優化取得積極進展,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和節能降碳技術創新有新突破,重點行業企業能效明顯提升。到2025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單位增加值能耗較2020 年下降15.5%,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較2020年下降19%以上。

“十五五”期間,產業結構布局進一步優化,重點領域低碳發展模式基本形成,綠色低碳技術廣泛應用,重點行業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工業能耗強度、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工業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取得明顯成效。確保全市工業領域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

二、主要任務

(一)加快產業結構調整,促進工業綠色低碳發展

1.加快原材料工業轉型升級。優化石化產業布局,發揮撫順石化原料優勢推動央地共建。強化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延伸拓展產業鏈條,推動高端精細化工低碳綠色循環發展。高端精細化工產業主要依托撫順高新區進行規劃建設,持續壯大優勢產業,調整和優化精細化工供應鏈水平和產品結構。擴大差異化高端品種的供給規模與質量,加快研發純度高、品質好、性能佳安全健康特色品種,將產業鏈向精細化工、化工新材料等下游產業領域延伸。賦能存量企業創新升級,圍繞高端精細化工產業各細分領域,推動省、市級創新平臺升級為國家級創新平臺,提升高新區核心競爭力。推進冶金新材料精深加工,依托核心企業撫順特殊鋼,發展面向航空航天、軍工、核電等戰略領域的“三高一特”產品,拓展高技術、高質量、高附加值、環保型優特鋼產業發展方向;瞄準國際先進水平,加強集成創新和技術攻關,發展高檔汽車用鋼、高檔軸承鋼、高檔工模具鋼、特種不銹鋼、鐵道提速專用鋼、高溫合金和高壓鍋爐鋼管,以及其它裝備制造業需求的特殊鋼材。以撫順新鋼鐵為龍頭,大力發展鋼結構和裝配式建筑等新型建造方式,鞏固“質優價廉、量大面廣”的普鋼產品市場優勢。聚焦裝配式鋼結構行業,全力推進集設計、裝修、裝飾和鋼構料一體化的現代化綠色新型建筑材料產業發展。(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以下任務均需各縣區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落實,不再列出)

2.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對“兩高一低”項目實行清單管理、分類處置,動態監控。嚴把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準入關,加強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審查、環境影響評價,對項目用能和碳排放情況進行綜合評價,嚴格項目審批、備案和核準。對不符合國家和省產業規劃產業政策、“三線一單”、規劃環評、產能置換、煤炭消費減量替代和污染物排放區域削減等要求的項目,堅決停批停建。對行業產能尚未飽和的“兩高”項目,按照國家布局和審批備案等要求,嚴格實施節能、環評審查,在能耗限額準入值、污染物排放標準等基礎上,對標國內先進水平準入門檻。對能耗較大的新興產業,引導支持企業應用綠色低碳技術,提高能效水平。深入挖潛存量項目,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充分挖掘改造升級節能減排潛力。(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生態環境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3.嚴控重點行業產能規模。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環保思路,撫順高新區重點發展高端精細化工和化工新材料等主導產業。把“重生態重保護”的要求貫穿到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的每一個環節,著力打造全市具有引領性的碳達峰、碳中和先行示范區。園區內實施項目建設應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符合國家產業政策。鼓勵發展科技含量高、產出效益高、能源消耗低、污染物排放低、安全風險低的項目,嚴控限制類項目,嚴禁淘汰類項目。嚴格執行鋼鐵、水泥、煉油、焦化等行業產能置換政策,加大對過剩產能的控制力度,堅決遏制違規新增產能。利用環保、能耗、質量、安全、技術為主的綜合標準,嚴格常態化執法和強制性標準實施,依法依規持續淘汰落后產能。(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生態環境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能源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深入實施節能降碳,穩步提升工業能效水平

1.調整優化能源消費結構。推動能源多元發展,加快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對常規化石能源的替代,提高工業領域非化石能源利用比重。加快推動清原抽水蓄能等新能源項目建設,實現清潔能源跨越式發展,擴大太陽能等清潔能源發電的開發和消納。實施煤炭清潔替代,減少鋼鐵、建材、石化化工等高耗能行業用煤。鼓勵企業通過電力市場購買綠電。(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能源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提升工業用能電氣化水平。統籌企業電力供應需求,逐步拓寬電能替代領域,推動重點耗能企業實施工業電采暖、工業電鍋爐、雙蓄電等以電代煤(氣)措施,擴大電氣化終端用能設備使用比例。支持電能替代用戶應用儲能技術,利用低谷電力資源,降低電能替代用電成本。加強工業領域電力需求側管理,優化電力資源配置,積極探索電能替代模式的多元化發展,全面提升工業終端用能電氣化水平。(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3.推進節能降碳改造升級。以冶金、建材、石化化工、電力等高耗能行業為重點,建設一批節能降碳技術改造項目。引導推動企業開展變壓器、鍋爐、電機系統、風機系統等重點用能設備系統節能改造升級,大力推動生產設備、用能設備、發輸配電設備等更新和技術改造。加快推廣能效達到先進水平和節能水平的用能設備,分行業實施節能降碳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進撫順石化公司乙烯裝置優化調整技術改造及配套項目(95萬噸/年乙烯擴能及能效提升項目)、重整及加氫裝置煉油結構優化項目和石蠟、潤滑油等特色產品產能提升項目開展前期工作。加快由“傳統燃料型”向“化工材料型”轉變,加快推動撫順石化產業轉型升級,同時帶動下游企業發展壯大。以望花區為核心,著力構建高端化、高質化、高新化的冶金產業結構,推動撫順新鋼鐵高爐升級改造項目、撫順特殊鋼節能環保改造工程等重點項目建設,打造高附加值的冶金材料產業集聚區。實施以碳強度控制為主、碳排放總量控制為輔的制度,推動能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持續推動鋼鐵行業智能制造。(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4.完善節能監管和服務。落實國家工業專項節能監察,聚集企業和重點用能設備,加強節能法律法規、強制性節能標準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對超過單位產品能耗限額標準的用能企業要求其提出整改方案。加強節能監察能力建設,健全節能監察體系,推動工業節能監察工作制度化、規范化。開展公益性節能診斷服務,針對重點企業的主要工序、重點用能系統等查找用能薄弱環節,深入挖掘節能潛力。鼓勵支持社會化專業機構幫助重點用能企業形成產品碳足跡核算報告,充分利用市場機制加快重點用能企業的節能降碳進程。(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國資委、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推動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加快工業企業綠色化發展

完善綠色制造體系,深入推進清潔生產,打造綠色低碳工業園區、綠色低碳工廠、綠色低碳供應鏈,通過典型示范帶動生產模式綠色轉型。

1.建設綠色工廠。鼓勵引導企業貫徹綠色發展理念,推動企業實施用地集約化、原料無害化、生產清潔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綠色工廠建設。開展綠色工廠梯度培育,建立省級綠色工廠培育庫。鼓勵省級綠色工廠申報國家級綠色工廠。實施綠色工廠動態化管理,密切關注綠色工廠企業綠色制造水平指標、綠色發展主要成效以及典型經驗和做法,鼓勵企業發布綠色低碳年度發展報告。引導綠色工廠對標國際先進水平,進一步提標改造,探索創建“零碳”工廠。(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生態環境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構建綠色低碳供應鏈。支持冶金、精細化工等行業龍頭企業,在供應鏈整合、創新低碳管理等關鍵領域發揮引領作用,將綠色低碳理念貫穿于產品設計、原料采購、生產、運輸、儲存、使用、回收處理的全過程,建立以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節能低碳為導向的采購、生產、營銷、回收及物流等綠色供應鏈體系建設,推動供應鏈全鏈條綠色低碳延伸發展。(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生態環境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商務局、市國資委、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3.打造綠色低碳工業園區。按照空間布局合理化、產業結構最優化、產業鏈接循環化、資源利用高效化、污染治理集中化、基礎設施綠色化、運行管理規范化的要求,發揮撫順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級綠色工業園區示范作用,推動撫順勝利經濟開發區、撫順望花經濟開發區、撫順順城經濟開發區、清原縣產業園區、新賓縣產業園區、撫順縣產業園區等園區開展低碳循環化改造升級工程建設,實施“一園一策”“一行一策”,加強政府對各類開發區(園區)低碳循環化改造升級的指導,推動工業余熱、廢水廢氣廢液資源化利用。支持園區建設工業綠色微電網,加快廠房分布式光伏等系統開發運行。定期開展效果評估和考核,鼓勵低碳循環化技術創新與應用,培育壯大節能環保產業集群。(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生態環境局、市能源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4.加快綠色產品供給。按照產品全生命周期綠色管理理念,開發推廣綠色產品,實現產品對能源資源消耗最低化、生態環境影響最小化、可再生率最大化。支持精細化工、機械裝備等行業企業,圍繞低碳化、循環化、數字化等方向開展綠色設計,探索行業綠色設計路徑,培育創建綠色設計示范企業,推動全鏈條綠色產品供給體系建設。引導企業采取自我聲明或自愿認證的方式,依據國家綠色設計標準開發綠色產品。引導機關、事業單位及社會團體按規定優先采購綠色產品,激發綠色消費需求。(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生態環境局、市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5.促進中小企業綠色低碳發展。鼓勵支持中小企業綠色化發展,參與綠色低碳、資源節約、清潔生產等領域共性技術研發,引導中小企業提升碳減排能力。實施專精特新培育計劃,加強分類指導服務,推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小巨人”企業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發展,在推薦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小巨人”、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認定中,嚴格審核符合工業綠色低碳制造發展方向相關要求。鼓勵中小企業開展綠色低碳技術創新,推廣使用清潔能源,應用先進節能降碳技術和工藝,推動中小企業節能降碳、清潔生產、資源綜合利用。將獲評綠色制造試點示范稱號納入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認定的特色化指標,引導中小企業向綠色低碳發展。(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生態環境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6.全面提升清潔生產水平。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和評價認證,引導企業使用無毒無害原料,推進重點行業有害原材料限制使用管理。推進冶金企業超低排放項目建設實施。推動鋼鐵、建材、石油化工等行業企業實施節能、節水、節材、減污、降碳等系統性清潔生產改造。開展“雙超”“雙有”企業、高耗能企業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鼓勵其他企業自愿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生態環境局、市發展改革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不斷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

支持資源綜合利用產業發展,落實資源綜合利用支持政策,促進再生資源產業集聚發展,不斷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效率。

1.推動再生資源高值化利用。加強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紙、廢塑料、廢舊輪胎等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延伸再生資源精深加工產業鏈條,促進資源高效再生循環利用。加強行業監管,支持撫順縣危廢產業園區、勝利再生資源產業園等項目建設。以高新區為載體,積極發展危險廢物綜合利用、廢舊電池資源化利用、報廢機動車拆解等。依托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化技術,構建線上線下并行的再生資源供應鏈,提升資源回收利用率。強化關鍵核心技術創新,支持重點企業做優環保產業,助力減污降碳。(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能源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加強工業固廢綜合利用。支持尾礦、粉煤灰、煤矸石、冶煉渣等工業固廢規模化利用,培育和扶持一批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的工業固廢綜合利用骨干企業,謀劃推進撫順市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設,綜合考慮撫順煤矸石資源特性和已有產業現狀,重點發展煤矸石新型建筑材料、煤矸石工業原料、煤矸石土壤改良、煤矸石洗選綜合利用、煤矸石砂源替代利用等主導產業,科學合理引進煤矸石規模化、高值化利用項目。加快推進望花、勝利開發區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產業園基礎配套設施提升改造。依托撫順新鋼、特鋼鋼渣綜合利用重點企業生產高品位渣鋼,磁選粉,人工砂及建筑骨料。回收利用塵泥、除塵灰、鐵皮配比原料二次冶煉使用。到2025年,新增大宗固體工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進一步提升。(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市生態環境局、市稅務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提升綠色研發能力,培育綠色技術創新增長點

1.加強綠色低碳技術研發。以水泥、鋼鐵、石化化工等行業為重點,聚焦低碳原料替代、短流程制造等關鍵技術,推進生產制造工藝革新和設備改造,減少工業過程溫室氣體排放,開展綠色研發。鼓勵企業依托科研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突破綠色技術研發瓶頸,培育一批綠色低碳技術創新重點項目。鼓勵撫順特殊鋼、撫順新鋼鐵、撫順礦業集團等企業技術中心開展綠色技術研發,開辟企業綠色發展新路徑。(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生態環境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開展重點行業升級改造示范。圍繞鋼鐵、建材、石化化工、機械等行業,實施生產工藝深度脫碳、工業流程再造、電氣化改造、二氧化碳回收循環利用等節能降碳工程。鼓勵撫順石化、撫礦集團等重點企業發揮引領示范作用,加大在綠色低碳技術創新應用上的投資力度,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創新技術和經驗做法。(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國資委、市能源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推動數字能效提檔升級,創新綠色低碳發展新模式

1.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引導鼓勵企業利用大數據、5G、工業互聯網等對工藝流程和設備進行綠色低碳升級改造。深入實施智能制造,持續推動工藝革新、裝備升級、管理優化和生產過程智能化。發揮撫順新鋼鐵智能化冶金全流程的示范樣板作用,在鋼鐵、建材、石化化工等行業加強全流程精細化管理,開展綠色用能監測評價,持續加大能源管控中心建設力度。(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提升數字化碳管理能力。加強信息技術在能源消費與碳排放等領域的開發應用。推動重點用能設備上云上平臺,形成感知、監測、預警、應急等能力,提升碳排放的數字化管理、網絡化協同、智能化管控水平。鼓勵企業碳排放管理等涉碳軟件應用,擴展新一代信息技術在碳減排領域的應用場景,通過5G、大數據等數字化手段,提升企業碳排放管理能力。強化提升綠色低碳產業裝備標準供給,鼓勵企事業單位積極參與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改造標準制修訂。鼓勵鋼鐵、石化化工、建材、機械等重點行業企業積極參與綠色低碳標準研制。鼓勵重點企業推行綠色供應鏈管理標準,提升上下游企業的綠色發展水平,助力全供應鏈碳減排。(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生態環境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3.推進“工業互聯網+綠色低碳”。發揮撫順新鋼鐵智能中心應用場景的示范帶動作用,推動鋼鐵、石化等企業利用工業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培育推廣“工業互聯網+綠色低碳”解決方案,打造能源管理、節能降碳等典型應用場景,助力行業和區域綠色化轉型。引導遼寧雙威環保、撫順星環實業、遼寧特力環保等企業數字化應用,鼓勵相關企業應用再生資源產業數字化平臺,實現再生資源“回收—中轉—運輸—加工處理—利用”全流程數字化。(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重點行動

1.鋼鐵。繼續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嚴格執行產能置換政策,優化產能規模。依托龍頭企業技術優勢,瞄準航空、航天、核電等國家戰略領域的“三高一特”產品,縱向延伸產業鏈。優化煉鋼工藝流程,推廣高爐—轉爐長流程煉鋼向電爐短流程煉鋼轉型,實施新鋼高爐、轉爐工序節能提效升級改造。結合企業實際情況,推進鋼鐵冶煉數字化轉型、利用富余煤氣發電、推廣先進適用節能低碳技術、開展近終型制造工藝技術路徑研究等,研究節能及提升能效路徑。推進特鋼蒸汽泵改為機械泵,提高余熱余能綜合利用率。實施鋼鐵企業生產過程超低排放改造。推進罕王 傲牛礦業等一批典型智慧礦山示范建設,推動礦山企業向綠色化、智慧化方向發展。鼓勵“兩鋼”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建設,加強與高校及科研院所、冶金工程技術公司等單位開展綠色低碳關鍵共性技術研發攻關,加快低碳冶金等關鍵技術、成果的產業化落地及推廣應用。強化末端治理,推動新鋼鐵、撫順特鋼完成超低排放改造,達到企業生產過程中無組織排放以及大宗物料產品清潔運輸等方面的控制要求。到 2025 年,重點鋼鐵企業高爐與轉爐工序單位產品能效力爭達到標桿水平。(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國資委、市市場監管總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建材。嚴格執行產能置換政策,嚴禁新增鎂砂及浮選產能,菱鎂行業加快退出輕燒反射窯等低效產能,推進兼并重組,加快水泥行業落后產能淘汰,實施水泥常態化錯峰生產,調動企業依法依規執行錯峰生產的積極性,推動建材產業“全產業鏈”開發。優化產業結構,以撫礦集團為主, 加快技術改造及項目引進,加快新型墻體材料、全煤矸石新型建材的研發與成果轉化,重點利用煤矸石制備水泥原料、綠色環保建材、無機保溫材料、工業原料等,實現煤矸石綜合利用多元化、精細化深加工,依托撫順炭素,推進建設高端石墨電極生產線。完善綠色建材標識和認證制度,推廣綠色建材。支持大宗固廢在建材領域的綜合利用。研發推廣節能減排新技術,如工業爐窯清潔能源替代、余熱余壓利用、分布式光伏發電、富氧燃燒、燃料替代等。不斷推動傳統企業向新型,綠色建材方向發展,持續提升建材產品的能效水平。(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國資委、市市場監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3.石油化工。優化產業結構,積極推動撫順石化調整煉化結構,實施“減油增化”,“減化增特”轉型升級項目建設,推進“油蠟聯產”;積極推進撫順高新產業集團與撫順石化央地共建,推進精細化工及新材料產業鏈高端延伸,擴大乙烯產量,增產催化劑、新型材料染料中間體、特種蠟等特色高附加值產品,實現化工新材料及高端精細化學品產業集聚發展。依托撫順石化,推動加氫裂化等先進適用性技術、高效精餾系統等節能技術,實施能效提升技術改造,推動乙烯能效達到標桿水平,煉油能效達到行業基準水平。到2025 年,“減油增化”取得積極進展,成品油占原油加工量比重下降。力爭到2035 年形成涵蓋原油加工、有機化工、高端專用化學品、化工新材料等門類齊全、基礎雄厚的石化產業體系。(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國資委、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4.裝備制造。聚焦石化通用裝備、建筑工程機械、高端履帶起重機、全回轉鉆機等領域產品的綠色化發展需求,對鑄造、鍛壓與熱處理等基礎制造工藝實施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推進電力裝備及技術綠色化發展。依托產業優勢,大力發展環保裝備制造行業(大氣治理),推動望花區工業環保濾布產業延伸拓展產業鏈,形成具備自身特點的技術優勢和產品優勢,實現環保裝備制造行業(大氣治理)內涵式發展。推廣應用一批節能、節水方面的環保裝備與技術,到2025年,裝備制造產業綠色化體系進一步完善,能源利用效率進一步提高。(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國資委、市市場監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統籌協調。貫徹落實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對碳達峰相關工作的整體部署,統籌研究重要事項,制定重大政策。做好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改革、科技、財政、生態環境、住房和城鄉建設、交通運輸、商務、市場監管、金融、能源等部門間協同,形成政策合力。加強對地方指導,及時調度各地區工業領域碳達峰工作進展。(市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強化責任落實。各縣區及相關部門要充分認識工業領域碳達峰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和復雜性,結合我市工業發展實際,提出符合實際、切實可行的碳達峰時間表、路線圖、施工圖,明確工作目標、重點任務、達峰路徑,加大對工業綠色低碳轉型支持力度。國有企業要結合自身實際制定實施企業碳達峰方案,落實任務舉措,開展重大技術示范,發揮引領作用。中小企業要提高環境意識,加強碳減排信息公開,積極采用先進適用技術工藝,加快綠色低碳轉型。(各縣區政府、各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深化宣傳交流。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科研院所、標準化組織、新聞媒體、產業聯盟等機構的作用,利用全國節能宣傳周、全國低碳日、六五環境日,開展多形式宣傳教育。加大高校、科研院所、企業低碳相關技術人才培養力度,建立完善多層次人才培養體系。引導企業履行社會責任,鼓勵企業組織碳減排相關公眾開放日活動,引導建立綠色生產消費模式,為工業綠色低碳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市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