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生態環境局近日發布了12個具有代表性的“美麗成都建設”優秀案例。這些案例涵蓋了公園城市建設、生物多樣性保護、綠色社區治理等多個領域,展現了成都在推進美麗中國建設中的創新實踐與顯著成效。
“平臨云鳥八窗秋,壯壓西川四十州。”千年之前,唐朝女詩人薛濤在錦江之畔用豪邁的筆觸描繪了古成都的天朗氣清。新時代的成都,在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建設征程中,繼續書寫著生態文明的新篇章。
發布優秀案例,建設美麗成都
據了解,此次發布的所有案例均由成都各地各部門圍繞公園城市、結構調整、綠色經濟、生態安全、優美環境、天府文化、城市治理等方面,從現有已經發揮出一定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經濟效益的相對成熟的案例中綜合考慮推薦而來。通過資料審查、實地調研、專家評審等環節,最終從175個案例中評選出成效更加明顯、模式比較新穎、認可度相對較高的12個優秀案例。
“我們希望通過發布這些案例,能夠起到可示范、可復制、可推廣的效果,通過宣傳推廣,讓更多人能夠感受到這些案例帶給大家的美麗感受、生態價值。”成都市生態環境局局長張軍說。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目前正在全面鋪開美麗成都建設。“我們堅持把建設美麗成都、講好環保故事作為助力建設國際門戶樞紐城市的支撐,高水平編制美麗成都建設戰略規劃和意見,統籌推進生態惠民示范工程,探索在生態環境領域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的現實路徑。”張軍表示。
共商文學發展,繁榮生態文化
“生態書寫應該讓自然祛魅,重視生物學知識的學習,還要提防生態文學排斥人的傾向。”
“應多舉行采風調研活動,召集大家親身感受成都生態環境的發展現狀。”
……
近日,由成都市生態環境局與成都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共同發起的2024年生態文學座談會在成都召開。來自成都市作協、詩詞楹聯學會等近十位專家學者圍繞創作優秀生態文學作品、做好生態文學傳播等話題給出了很多可行的建議,現場氣氛熱烈。
其實,在生態文學繁榮發展方面,成都早已一馬當先,大踏步前進。據了解,近年來,成都市生態環境局持續致力于以文化人,提升生態文化宣傳水平,特別是在講好成都生態環境保護故事方面,注重以文學形式展示錦城藍天、蓉城碧水、天府凈土的優美城市生態環境,開展了一系列成都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傳播活動。例如“成都生態環境”微信公眾號開設原創“生態文學”品牌專欄,邀請本地作家以文學形式展示成都生態環境保護的歷史變遷與自然之美;基于現有空氣質量預報技術,依托氣象要素和空氣質量預報數據,自主研發“看雪山”小程序,將雪山指數與空間概念相結合,實現雪山觀測指數定量化預報從無到有的突破,實現生態文化的可感可及。此外,2024年成都生態文明主題攝影大賽也在今年六五環境日當天正式啟動。
踐行低碳辦會,共謀綠色未來
2024年成都世界園藝博覽會正在舉辦。記者了解到,這是一場以“公園城市 美好人居”為主題以綠色發展為主基調的盛事。作為歷屆B類世園會之最,本屆世園會在展園數量、境外參與度及創新實踐上均創下了新紀錄。
尤為突出的是,成都世園會首倡并實施低
碳管理方案,將綠色低碳理念深度融入生態建設、場館設計、能源管理、
交通體系等七大領域中,綠色低碳成為本次世園會的一大亮點。
成都世園會不僅是一次花卉與園藝的盛會,更是一次對未來綠色生活方式的積極探索。據成都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成都以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為統攬,以碳達峰
碳中和目標為引領,積極推進空間、產業、交通、能源結構優化調整,大力推動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持續探索山、水、人、城和諧相融新實踐。
此外,成都還首創“碳惠天府”綠色公益平臺,以多種多樣的活動和獎勵,調動市民踐行綠色低碳生活方式的積極性。截至目前,“碳惠天府”平臺累計上線碳積分場景26個、低碳消費場景74個,用戶數已超過240萬人;累計開發碳
減排項目106個,審核登記
碳減排量60.5萬余噸,46萬余噸碳減排量實現價值轉化,用戶規模和品牌影響力持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