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六月,蒼翠掩映下的大足石刻景區游人如織,他們緩行于山水、駐足在崖壁,聆聽精美石刻講述歷史;鳥瞰大足高新區,遠山近園、綠意盎然,超百米的電梯實驗塔高高佇立,先進制造業活力涌動;拾萬鎮的重慶隆平五彩田園里,水稻秧苗已長過膝蓋,待至金秋,又是一派“大豐大足”的景象。
綠水含金,青山有價。近年來,大足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聚焦“國際文旅名城、特色產業高地、城鄉融合示范”三篇大文章,堅持向綠色要創新動力、轉型推力、產業發展競爭力,培優生態農業、綠色工業、文旅產業發展的沃土,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讓生態文明建設與綠色發展互融共進。
從美麗生態到美麗經濟,再到美好生活。如今,一批“含綠量”“含新量”“含金量”更高的產業,在大足蓬勃起勢,這方美麗山水正持續回饋107萬棠城人民“真金白銀”的實惠。
延長農業鏈條 激活發展含“綠”量
芒種時節,河魚鮮肥。6月5日清晨,大足區玉灘湖水庫內,渝福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漁民們的捕撈船迎著霞光滿載而歸,經過一早上打撈,漁民們共捕獲花鰱、白鰱3萬斤左右,其中最大的魚超20斤。
據悉,合作社遵循“以水養魚、以魚凈水”的生態養殖模式,主要養殖花鰱、白鰱等可以凈化水質的魚類,全年可穩定供應成魚100萬斤以上。合作社吸納的700戶水庫搬遷移民戶均每年分紅資金達4500元。
玉灘水庫,曾因其水質未達標,被掛牌督辦。
“玉灘流域屬于大足區人口最密集、經濟最活躍、產業最集中的地區,城鎮聚居人口60萬以上,每天產生生活污水約10萬噸?!贝笞銋^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玉灘水庫是典型河流型水庫,庫心斷面卻是全市74個國考斷面中唯一按照湖庫Ⅲ類標準考核的斷面,流域控源截污壓力和水質考核壓力巨大。
2019年以來,大足綜合施策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堅戰,對玉灘水庫流域全線開展拉網式排查,推動玉灘流域水質穩步提升。目前,玉灘流域4個國考斷面全部達到地表水Ⅲ類水質,玉灘水庫庫心斷面連續4年達標。
生態向好,綠色興農。在生態漁業發展方面,大足區成功創建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范區。目前,全區已建成千畝稻漁基地8個,發展稻漁綜合種養面積6.38萬畝,水產養殖面積穩定在8.6萬畝,郵亭鯽魚、大足冬蝦等特色品牌效益凸顯。
好山好水,價值無限。大足區以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為引領,學好用好“千萬工程”經驗,深入實施“四千行動”,精準發力推動鄉村全面振興,促進城鄉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立足實際,發展現代高效特色農業。重點培育提升大足黑山羊、稻蝦、大足冬菜“一主兩輔”優勢特色產業,持續提升農業“七化”水平,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2023年,大足區農業總產值達108.09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71元、同比增長6.2%。
創新舉措,賦能和美鄉村建設。抓實“5513”創新舉措,以農村“五合一”綜合改革試點釋放發展動力活力,以“五星村莊”評選打造鄉村振興有形抓手有效載體,以農房建設全過程規范管理服務“一件事”改革保障群眾居住安全美觀,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小鎮煥新”“岸上能看景、下河能游泳”三項五年行動計劃帶動鄉村全面提質。
村居變民宿,打通共富路。大力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讓盆景變風景、資源成資本,實現“鄉村讓人們更向往”。2023年,大足休閑農業吸納農民3.9萬人就近就業,年經營收入598170萬元,同比增長40.7%,休閑農業從業人員人均收入2.6萬元。
6月11日至12日,“共建·共享·共促”成都新津—重慶大足聯合開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產業配套發展活動在重慶大足舉行?;顒又校陆虿惋媴f會與大足五金商會簽訂刀具采購協議。
大足五金歷史悠久,但由于發展初期以家庭小作坊起步,規劃滯后,對環境造成破壞。該區在全面核查的基礎上,將1925家生產企業及加工作坊納入整治范圍,并科學制定引導入園、就地整治、整合提升、關停淘汰“四個一批”原則,創新推行恢復用電備案、守法告知承諾、整改情況公示、比鄰互諒協議“四個機制”。
2022年7月,1925家“小五金”企業污染整治全面完成。2023年,大足現代五金規上工業產值同比增長5.9%,成功納入全國首批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建成全國先進
鋼鐵材料制品制造創新型產業集群。
“小五金整治只是抓手,推動全區產業轉型升級,走上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的道路,構建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才是目的?!贝笞銋^經信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緊扣服務全市“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大足正錨定“246”細分賽道,加快構建配套成渝先進制造業集群的特色產業體系。
以大足五金產業所在的大足高新區為例。立足“246”細分賽道,選準“3+6”產業體系,綜合推進綠色制造設備引進及應用、園區循環化改造、實施
節能減排降碳等舉措,成功創建國家級綠色園區、國家火炬工業機器人特色產業基地、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聯動創新區。
聚焦制造業轉型發展,大足深入實施制造業中小企業“苗圃”“育林”“參天”梯度培育計劃,著力在“智”“新”“綠”上多向發力,推動傳統產業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推動產業破舊立新。
與此同時,大足還持續強化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四鏈”融合,提升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推動形成發展新優勢。以雙橋經開區為例,以“雙倍增”行動計劃為抓手,大力培育創新主體,今年1月至4月,新增科技型企業5家,培育高新技術企業71家,企業技術(研發)中心37家,創建智能工廠1家,數字化車間2家,盛泰光電正申報2024年未來工廠建設場景(AI領航工廠)。
綠色高效可持續的發展之路,是工業發展的必由之路。一系列破舊立新的舉措,持續推動著產業向智、向新、向綠發展。截至目前,大足科技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分別達到1534家、196家,培育發展“專精特新”企業88家,創建國家級綠色工廠4家、市級綠色工廠11家,國家級綠色園區1個、市級綠色園區2個。
深化文旅融合 釋放山水含“金”量
端午假期,2024重慶端午民俗活動暨“大足石刻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龍舟邀請賽、傳承千年“‘粽’享歡樂‘石’光”主題活動、
兒童美術作品展覽、線下展演等豐富多樣的主題活動在大足各地有序開展。
數據顯示,6月8日至10日,大足區共接待海內外游客63.55萬人次、同比增長23.42%,旅游收入41120.6萬元、同比增長27.21%,“端午經濟”熱力十足。
近年來,大足聚焦“國際文旅名城”這篇大文章,立足“生態+文旅”,加快構建“日月輝映、繁星閃爍”的文旅融合發展新格局,不斷探索文旅發展新路徑。2024年4月,大足石刻片區獲評第五批重慶市“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繪就了大足旅游發展的絕版地圖?!贝笞銋^文旅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大足石刻片區區位優勢獨特,包括大足石刻“五山”(寶頂山、南山、北山、石篆山、石門山)和巴岳山—龍水湖兩個部分,擁有重慶唯一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玉龍山國家森林公園、龍水湖國家級水利風景區等得天獨厚的山水人文資源。
以綠色高質量發展為主線,全力打造生態產業升級新亮點。從2021年起,大足便著力高標準一體化建設大足石刻“五山”文化型生態化世界級旅游綜合體,實施大足石刻保護提升、“五山”聯動、數字活化等工程,建成投用大足石刻游客服務中心、文物修復醫院、數字展示中心,8K數字球幕《大足石刻》獲評全國首批“智慧旅游沉浸式體驗新空間”“智慧旅游培育試點項目”。
以生態資源“串珠成鏈”為抓手,加快推進龍水湖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建成開放紅巖重汽博物館并成為全國關心下一代黨史國史教育基地,打造隆平五彩田園綜合體并入選巴蜀美麗庭院示范片,投用寶頂小住、溪上月、靜南客棧、古佛學堂等精品民宿,加速構建“日月輝映、繁星閃爍”的文旅融合發展新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在推進龍水湖旅游度假區發展上,該區堅持“大保護、巧利用、微開發”規劃,深挖巴岳山、龍水湖“山水”資源,策劃了度假觀光、運動休閑、生態康養、創意夜游、研學修行、主題節會等六大系列60余個項目。今年以來,新投用了天然山泉沙灘浴場、泛舟露營地,提升了環湖步道及景區入門景觀、主碼頭,開展了環龍水湖半程馬拉松賽、中國·重慶大足首屆低空經濟嘉年華等多場活動,通過“生態+”“文旅+”雙向融合,將“好生態”變“新場景”,讓“好風景”講“好故事”,為大眾提供更多的旅游度假新靈感。
鏈接>>>
綠色成績單
●全區國考市考斷面水質全部達標,其中國考斷面玉灘水庫庫心水質連續4年達到考核要求,國考斷面魚劍堤水質連續3年實現升類。
●全年空氣優良天數保持在322天以上,連續3年居主城都市區第2位、渝西第1位。
●建成城鎮污水處理廠25座,全區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能力達到15.2萬噸每天。
●探索秸稈雜草納入農村垃圾一體化收集處置、生態發酵池發酵,露天焚燒減少80%以上。
●規?;笄蒺B殖場設施配套率達到100%,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穩定在90%以上。
●2018年以來,未新批任何產能過剩和“兩高一低”項目。
●推進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綠色貸款余額達74億元。
●一體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和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創建市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鎮17個、綠色示范村76個。
城市風景帶
近年來,大足以“擦亮底色,靚區惠民”為宗旨,大力建設城市公園,實現了“城在園中,園在城里”的自然生態格局。如今在城市建成區,從東到西、從南到北,布局了城市公園26個、廣場7個、口袋公園28個。
全區城市建成區(中心城區和雙橋經開區)面積35.28平方千米,建成區綠地面積1623.78公頃,綠地率46.03%,綠化覆蓋率49.01%,人均公園綠地面積23.67平方米,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達87%以上。先后獲評“全國綠化模范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森林城市”等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