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聯合國氣候變化談判“德班加強行動平臺
問題特設工作組”會議在瑞士日內瓦召開,這是2015年首次的談判。此次談判中也體現了一致的團結精神。
2月26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也正式發布了2015年巴黎全球氣候變化協議談判案文,這也是日內瓦會議上取得的成果。當然,這僅僅是達成巴黎協議的一個開端。
按照談判流程,在年底巴黎氣候大會開始之前,6月各國談判代表將匯聚德國波恩,試圖在一些問題上達成共識。此后,8月31日至9月4日,10月19日至23日將會是兩輪正式談判。
“6月的會議至關重要”,菲格雷斯表示,“我希望各國政府能夠授權談判人員做出一些選擇”,彌合分歧。
目前,無論是多邊的談判,還是雙邊的外交,每一個國家或者集團都在積極搭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機制以及加強應對氣候變
化工作的合作。因為靠政治家多年的推動、科學家的證據,氣候變化已經在
政策制定中占據了主流的語境。每一個國家都不愿意再看到類似哥本哈根的“滑鐵盧”再一次出現。
不過,政治家在心里面都很清楚,將全球溫度上升控制在2攝氏度的目標僅僅是目標而已,巴黎協議在很大程度上應該不會實現這個目標。
2月,菲格雷斯帶團訪問布魯塞爾時就對媒體表示,在巴黎會議之前各國遞交的后2020年的氣候貢獻并不會使得國際社會走在實現2攝氏度的路徑。
按照科學家的計算,2攝氏度目標是指相對于工業化前(1850年)水平,2攝氏度是人類社會可以容忍的地球最高升溫。如果地球平均氣溫升高超過2攝氏度,全球遭遇沿海洪澇、饑餓、瘧疾、水短缺的人數將大大增加。
因此,這樣也就預示著巴黎并非是解決氣候問題的終點。
當然,巴黎協議將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一步,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將最大可能地按照公平原則做出氣候貢獻。而彌合對于公平的理解,則需要各國互相的理解和合作。
如同《京都議定書》留下的“遺產”比如
碳排放權交易一樣,巴黎協議也將進一步向國際社會釋放出向低碳轉型的更為明確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