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草原鋼城”的包頭市,是
內蒙古最大的工業城市。既要 “產值”也要“顏值”,讓“品質”“氣質”具佳,近年來,包頭市始終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一體保護與治理,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支撐高質量發展,讓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美麗包頭建設日益深入人心。
改善環境空氣質量,讓群眾樂享“綠色福利”
清晨的賽罕塔拉公園內,空氣清新,花香馥郁,綠意盈盈,優美的環境吸引著市民前來“打卡”。跑步結束,辛小芳嫻熟地做起拉伸運動,堅持每天運動,已成為她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堅持鍛煉快4年了,雖然離家近的地方也有活動場所,但這邊環境好,就是來坐上一會也感覺很愜意。”辛小芳一邊運動一邊說。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來,包頭市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持續加強工業企業污染治理,全市電解鋁、
水泥等行業企業達到特別排放限值要求,30萬千瓦級以上火電機組全部實現超低排放。推進燃煤鍋爐整治,累計整治燃煤鍋爐2238臺、燃煤窯爐103臺,基本實現城市建成區燃煤鍋爐清零,工業窯爐全部采用清潔能源替代。建成覆蓋城區的微型空氣質量監測站和激光雷達掃描系統,構建起藍天云智慧監管平臺,有效提升精準治污能力。建立健全“空天地”一體化的科研監測體系,累計記錄到動植物種類超過1000種,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多樣性不斷豐富。
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全市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自2021年以來6項污染物連續3年穩定達標,全市PM2.5濃度由2014年的55微克/立方米下降至2023年的28微克/立方米,使包頭綠水青山成色更足,讓公眾樂享“綠色福利”,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顯著增強。
搶抓“雙碳”機遇,全力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作為傳統的重工業城市,包頭是能源消耗大戶,也是
碳排放大戶。扎實推動綠色發展,加快構建清潔低碳能源體系,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低碳轉型,包頭市因地制宜,積極探索綠色低碳發展之路。
把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產業結構調整的關鍵,包頭市確定了以稀土、晶硅光伏、風電裝備為旗幟型產業集群的“3+5+N”戰新產業集群,提升產業“含綠量”。加大力度緊抓快干推進新能源項目建設,實現新能源裝機785.18萬千瓦,在建裝機1261.15萬千瓦,新能源裝機占比41.56%。全力推進工業領域
節能降碳,推動實施包鋼包瀜10萬噸碳化法鋼渣綜合利用項目、包鋼(集團)公司200萬噸碳捕集利用等項目,加快達茂零碳園區和東河鋁業低碳園區建設,建成自治區級以上綠色園區7個、綠色工廠49家、綠色設計產品73個。
近日,包頭市包鋼
冶金渣公司200萬噸鋼渣產業化綜合利用項目全線聯動試車成功。該項目最大的亮點就在于以新工藝促進鋼渣資源高值化,以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引領行業綠色轉型的具體實踐,為
鋼鐵行業鋼渣處理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和技術示范。通過該項目,包鋼集團鋼渣年利用率有望突破95%以上,有力推動包頭市“無廢城市”建設。據包鋼節能環保中心環保主管王健奇介紹,近三年,包鋼投入超百億元實施了上百個環保項目,對廢氣排放以及燒結球團、焦爐、高爐等重點工序進行了超低排放改造,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加快綠色低碳轉型發展。
在“雙碳”背景下,林草
碳匯既是生態產品價值轉化機制的重要抓手,也是一種高效且成本較低的碳匯方式。大力發展林草碳匯,包頭市打造了全國首個林草碳匯綜合管理平臺,發放了首單草原碳匯遙感指數保險、首單商業性森林碳匯價值保險、首單
碳中和綠色債券,碳達峰碳中和林草碳匯(包頭)試驗區獲評“全國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并入選國家首批碳達峰試點城市、國家林業碳匯試點市,低碳行為準則和價值理念逐步覆蓋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為全市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注入強勁動力。
擦亮生態底色,筑牢宜居宜業易游環境基礎
如今,漫步昆都侖河畔,清脆的鳥鳴聲悅耳動聽;徜徉二道沙河岸邊,流水潺潺、滿目碧波,令人神清氣爽。踏入包頭黃河國家濕地公園,前來休閑活動的市民絡繹不絕。“這里不僅是市民活動的好地方,而且是候鳥遷徙的棲息地、補給站,濕地生態環境好了,這些年棲息的鳥類種類、數量越來越多,公園的‘名氣’也越來越大。”包頭市生態環境局自然科科長曹鑫罡說。
近年來,包頭市全面落實河湖長制,實施“還水于河、還水于民”工程,完成了主城區4條河道生態補水和治理任務,有效解決了主城區河道常年干涸、資源閑置
問題,工程輻射沿線近百個居民小區,受益人口近百萬。加強濕地保護,建成包頭黃河國家濕地公園、昆都侖河國家濕地公園,全市濕地面積保持在86.2萬畝以上。
切實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包頭市以系統觀念推進生態保護修復,科學推進防沙治沙工作,實施防沙治沙黃河“幾字彎”攻堅戰、京津風沙源治理、大青山南坡綠化提質增效等重點生態工程604.4萬畝,完成草原保護修復273.8萬畝、水土流失治理面積2574.2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和草原綜合植被蓋度分別達到18.8%和35.1%。持續推進礦山生態保護修復,高質量建設綠色礦山,加強大青山南坡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實施28個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項目,高質量建成綠色礦山7家,全市持證礦山治理面積累計達56.68平方公里。
大力營造全社會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濃厚氛圍,包頭市還積極組織開展了“生態鹿城,你我同行”“用心用情靚鹿城,無廢在路上”“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等系列大型宣傳活動,弘揚生態文化、培育生態道德,講好包頭生態環保故事,讓生態文化逐漸成為全市人民共同的價值理念,為美麗包頭建設廣泛凝聚共識、匯聚力量。
城市顏值越來越美,文明氣質日益豐盈,發展底蘊更加深厚,包頭市將順應人民群眾對“美麗包頭”的美好期待,堅定走好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著力打造山水人城和諧宜居高品質生活典范市,讓綠色成為美麗包頭的主色調,讓生態文明成為北疆鹿城的主旋律,以實際行動為美麗內蒙古、美麗中國建設增色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