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福建持續落實生態省建設戰略,推動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相協調相促進

2024-8-9 09:33 來源: 經濟日報 |作者: 李寶銀

  福建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實踐地。1997年,習近平同志到三明常口村調研時就曾指出:“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山區要畫好‘山水畫’,做好山水田文章。”2000年,習近平同志前瞻性提出建設生態省戰略構想。一張藍圖繪到底,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科學指引下,福建持續落實生態省建設戰略,走出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之路,推動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相協調相促進。

  建設森林“水庫”,潤澤綠水青山。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個生命共同體,森林具有水源涵養、防洪補枯、凈化水質等多種生態功能,正如俗話說的,“山上栽滿樹,等于修水庫”。福建多山,治水先治山,治山就是要增加和保護森林植被。龍巖市長汀縣曾是我國南方紅壤區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之一,通過創新實行公司化運作機制、探索多樣化精準治理模式、致力多類型“專治”示范,實現了從全國水土流失重災區到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的歷史性跨越。全縣目前森林覆蓋率達79.55%,水土流失面積從1985年的146.2萬畝減少至2022年的30.5萬畝,水土流失率從31.5%降至6.57%,長汀經驗成為世界生態修復的典型。福建大力推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全省森林覆蓋率65.12%,連續45年居全國首位,主要流域國控斷面優良水質占比99%,縣級以上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水質100%達標。

  建設森林“錢庫”,打造金山銀山。草木植成,國之富也。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經濟財富。寧德曾是全國18個集中連片貧困地區之一,經濟總量排全省最末。閩東經濟發展的潛力在于山,興旺在于林。寧德市依托良好的資源稟賦,通過建立類型多樣的復合經營體系,探索綠色發展模式,拓展生態富民新路徑,森林旅游、森林康養等新興產業成為林業經濟新增長點。2023年,全市林業總產值586.18億元,帶動近10萬戶農戶實現就業增收。多年來,福建持續深化林業改革,推動青山變金山、綠樹變活錢、資源變資產,不斷拓展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通道,實現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保護協同推進,以約占全國1.3%的土地、2.9%的能耗創造了約占全國4.4%的經濟總量。

  建設森林“糧庫”,踐行大食物觀。倉廩實,天下安。大食物觀,糧食是基礎。森林以其獨特的自然條件和資源優勢提供木本糧油、干鮮果品等食物,并在食物鏈和產業鏈延伸中為種植和養殖提供了廣闊空間。“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人均耕地面積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4,上世紀80年代,食物總量匱乏,農產品種類較少。在大食物觀指引下,福建大力開發豐富的森林資源,因地制宜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布局建設閩東南、閩東北、閩西、閩北4個林下經濟產品主產區,發展林下經濟,形成林菌、林藥、林蜂、林禽、林油、林糧、林果等多個系列的森林食物,食物供給日益豐富多元。例如,南平建甌市開發筍干、水煮筍等系列產品,是國內最大的水煮筍生產加工基地,產量約占全國的35%;福州永泰縣推進低產油茶林改造,打造現代化油品生產線,種植油茶成為村民增收的重要渠道。2023年,福建林下經濟經營和利用林地面積3229萬畝,產值830億元;茶葉、蔬菜、水果、畜禽、水產、林竹、花卉苗木、食用菌、鄉村旅游、鄉村物流等鄉村特色產業全產業鏈總產值突破2.3萬億元。

  建設森林“碳庫”,提高固碳增匯能力。生物固碳被認為是緩解全球氣候變暖最具前景的方法。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以森林、草原等為主體的生物固碳措施,能夠不斷提升生態碳匯能力,對減緩全球氣候變化具有重要作用。福建依托森林資源優勢,創新碳匯模式,積極探索開發林業碳匯項目:南平市首創“一元碳匯”破解交易零散難題,三明市試行林業“碳票”制度推動林權改革,龍巖市通過林業碳匯指數保險降低碳匯損失風險等。截至目前,通過福建碳市場完成交易和再交易的福建林業碳匯412.86萬噸、6484.29萬元。順昌縣將碳匯項目實施產生的碳匯增量,通過微信小程序以1元10千克的價格向社會銷售,所獲資金專項用于支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發展,打通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新路徑;周寧縣推出以碳匯作質押的“鄉村振興·碳匯貸”,為擁有林業資源的農戶提供專屬金融產品,把生態資源量化為農民手里的真金白銀。

  (作者系福建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