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作為
云南省的省會,肩負著當好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排頭兵的歷史重任,請您介紹一下,近年來昆明市在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支持和服務好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取得了哪些突出成效和好經驗?
??近年來,昆明市始終聚焦守護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護好生態環境是最大的職責、支持服務好經濟社會發展是最大任務的“雙重定位”,全力守好環境保護底線,更加注重源頭預防、前端
減排、全程監管、協同增效,為高質量發展“增綠添金”,大力推進美麗中國建設,昆明的天空更藍了、河湖更清了、山川更美了、城市更靚麗了,以高質量的保護支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昆明堅持精準、科學、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圍繞“爭優保良”目標,昆明始終保持力度、不斷延伸深度、積極拓展廣度,有力抓好以PM2.5和O3協同控制,加大氮氧化物、VOCs協同減排為重點的春夏季季節性大氣污染防控攻堅,在全省率先出臺了《昆明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細化市、縣各級各部門防控職責,同時,與曲靖市、玉溪市、楚雄彝族自治州簽署《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工作合作框架協議》,建立滇中城市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機制,創新建立空氣質量預報預判機制,空氣質量排名近年來一直保持全國省會城市前5名。
??圍繞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三水”統籌治理與保護,昆明以“保好水、治差水、穩飲水”為主攻方向,先后印發了《昆明市水污染防治三年攻堅行動方案》及地表水環境質量考核辦法,市政府與各縣(市)區簽訂《水質目標責任書》;堅持旱季騰空間、雨季減負荷的主要策略,加強水體污染物溯源分析,一個斷面一個斷面逐一分析,逐一突破,確保已達優良水體不掉類,水環境質量逐步提升的不下滑,成功脫劣的不返劣,穩定達到水質目標。滇池全湖水質保持Ⅳ類、陽宗海水質穩定達到Ⅲ類,37個河湖庫獲評省級美麗河湖,至2023年優良水體比例國控斷面提升了11%、省控斷面提升15%,國、省控劣五類斷面全面消除。
??昆明積極開展土壤污染源頭防控,加快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加強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等工作,建立昆明市污染地塊名錄,完成對304個地塊的土壤污染狀況調查評審,抓好67家土壤重點監管企業排查整治,完成82座尾礦庫、25個重金屬堆存廢渣
問題點位整改,在全省率先實現耕地質量監測數字化、信息化管理,全市土壤環境質量持續穩定向好。
??昆明強化固體廢棄物處置,制定了改性磷石膏綜合利用礦山生態修復的3個地方標準,進一步規范改性磷石膏礦山生態修復工作。
??生態環境保護“關乎民生,社會關注”,我們堅持執法與服務兩手抓,不斷優化監督執法方式,全面整合監控、監測、執法力量,全力做到監測數據及時高效,溯源排查科學精準,執法處置有力有效,問題線索閉環反饋,提高環境精細化管理。昆明市創新聯合執法模式,聚焦重點行業、重點流域、重點問題,跨縣區開展重點執法、精準執法、靶向執法,轉變了各縣區“單打獨斗”執法人員“孤軍奮戰”的局面。三年來,昆明查處環境違法案件4273件,有力震懾了環境違法行為,惡性環境違法行為持續下降。
??科學創新是出路,科學務實是態度,我們以科技賦能生態環境管理,充分發揮安寧區域性綜合監測站、嵩明水中重金屬專項監測站及官渡揮發性有機物專項監測站、五華地下水專項監測站能力,以“1+3+10”的中心站、專項站及基礎站配置為依托,統籌協調全市環境監測工作。安寧市水環境智慧監測實驗室成功入選全國“生態環境智慧監測創新應用示范案例”,實現云南省生態環境智慧創新應用零的突破。
??同時,我們加強隊伍建設,分局數增加至20個,創新了與開發區管委會聯合組建分局的模式,去年,磨憨分局掛牌成立,實現了全市6個開發(度假)園區的全覆蓋,進一步加強了對開發區的生態環境保護管理。我們優化服務,助推經濟社會發展,先后印發了《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助推項目建設的十二條措施》《暢通政企溝通渠道優化環境執法方式營造一流營商環境的十三條措施》,全面落實環評服務保障、擴大有效投資、惠企紓困幫扶、環境
政策支持、改革提質增效等5大行動25項具體舉措。特別是2023年,我們開展了“服務發展年”活動,主動靠前服務,在全省率先打造“環保管家”,建立了環評審批顧問制度,從環評編制、技術評估、審批等全過程提供幫扶,提高了環評審批首次通過率,進一步精簡審批流程,環評報告書審批時限從法定的60個工作日壓縮為14個工作日,報告表從30個工作日壓縮為7個工作日;對重大項目開辟綠色審批通道,實行邊受理邊評估邊審查;試行“打捆”環評審批,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提高環評審批效率。2023年,我們在全市當好“排頭兵”大競賽活動中排名第三。
??我們探索轉化路徑,拓展COP15后續效應,印發《昆明市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實施方案》,建立了云南省首家GEP 統計報表與可視化自動核算平臺,開展滇池、陽宗海流域生態產品價值(GEP)核算,出版了國內第一個城市級的生物物種名錄《昆明市生物物種名錄(2021版)》。截至目前昆明市共有中國特有物種1764種,云南特有物種329種,昆明特有物種97種;森林資源位于全國省會城市前列,森林覆蓋率達45.27%;從《昆明宣言》到設立“昆明生物多樣性基金”再到 “昆蒙框架”,昆明成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的標桿城市,榮獲首屆“生物多樣性魅力城市”稱號;寶豐濕地、“扶荔宮”成為COP15永久性成果展示點,并舉辦了2023年“5.22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全球主場活動和COP15主席團會議。
??問:下一步,昆明市在貫徹落實全國、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方面有什么打算和措施?
??昆明堅持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昆明將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認真貫徹落實全國、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緊緊圍繞建設“綠美春城”這一目標,按照“重保護、強治理、調結構、優環境、促發展、守底線”的總體思路,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讓綠色成為昆明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底氣和保障,努力把昆明打造成為美麗中國的示范樣板。
??一是重保護,就是要堅決做到保護為先,讓昆明的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我們將守牢生態環境安全底線,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給昆明的藍天清源提“氣質”、碧水清流提“水質”、凈土清廢提“品質”。
??二是強治理,就是要持續抓好生態治理,著力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我們深入開展國土綠化行動,不斷擴大城鄉綠色空間;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強化生態系統修復監管;統籌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三是調結構,就是要加快綠色低碳轉型,從根本上解決生態環境問題。我們將持續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持續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持續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持續打造綠色低碳生活方式。
??四是優環境,就是要改善城鄉人居環境,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我們將著力打造公園城市建設;著力推進城市品質提升;著力實施綠美城鄉行動。
??五是促發展,就是要推動生態產品價值轉化,讓生態優勢源源不斷轉化為發展優勢。我們將持續推動滇池沿岸綠色發展;持續推動滇池沿岸美麗鄉村建設;持續推動綠色能源發展;健全完善生態補償機制。
??六是守底線,就是要有效防范生態環境風險,筑牢綠美春城建設的生態安全根基。我們將抓好滇池藍藻水華防治工作;有效防范重點領域環境風險;強
化工業固廢專項治理;全力維護生態安全;完善環境應急體制機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