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高位推動高點謀劃,美麗山東全面推進

2024-9-10 13:27 來源: 山東省生態環境廳

初秋時節,站在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制高點,放眼藍天白云下群鳥翱翔,蔚為壯觀,俯瞰生態濕地五彩斑斕,翠葦搖曳,山東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侯翠榮掩不住心中的喜悅,如數家珍地告訴記者,剛剛入選世界自然遺產的東營黃河口候鳥棲息地就坐落于這片自然保護區。相關數據顯示,2023年保護區內鳥類達373種,較建區時增長99.47%;東方白鸛繁殖幼鳥數、黑嘴鷗繁殖種群數、丹頂鶴越冬數分別較2020年增長42.86%、5.26%、463.77%。從貧瘠的鹽堿地到水草豐茂的大濕地再到鳥類的“國際機場”,消失多年的黃河刀魚、罕見的江豚、斑海豹等珍稀物種重現黃河口灣區,生物多樣性、生態秀麗美,這都是美麗山東建設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美麗中國建設的大布局中,山東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使命擔當,以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為牽引,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加快塑造綠色低碳轉型新優勢,加速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美麗山東的步伐。

高位推動高點謀劃,美麗山東全面推進

“到2027年美麗山東建設成效顯著;到2035年,美麗山東目標基本實現;展望本世紀中葉,生態文明全面提升,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形成,重點領域實現深度脫碳,生態環境健康優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山東全面建成。”這是山東省委、省政府印發的《關于全面推進美麗山東建設的實施意見》中提出的三個階段性目標。

山東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成員、副廳長伍其東介紹,美麗山東是美麗中國的重要篇章,關系高質量發展全局。山東省委、省政府高規格召開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大會暨美麗山東建設推進會,印發《關于全面推進美麗山東建設的實施意見》,制定出臺《美麗山東建設規劃綱要(2021—2035年)》,將美麗山東建設重點工作納入省委、省政府督查體系。

山東省委常委會會議、省政府常務會議先后聽取省政府領導班子成員分管領域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落實情況匯報,生態環保責任成為政績考核的“必考題”。

山東省生態環境廳綜合與科技處處長吳興魯對記者說:“為加快美麗山東建設,山東省統籌各領域資源,匯聚各方面力量,強化思想引領、責任落實、制度保障、督察執法,支撐和保障美麗山東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廣大群眾對美麗山東建設的關注度和參與度持續提升,人民群眾生態環境滿意度連續多年全國領先。”

立足“山海島城灣、田園林水鄉”交融共生的生態城市基底,青島市高起點高標準編制美麗青島建設規劃綱要,重點謀劃了綠色低碳、和諧生態等“八美之城”的戰略任務,提出了面向2035年的八大戰略愿景,形成了系統完備的路線圖和施工圖。

煙臺市圍繞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煙臺樣板”總目標,以美麗煙臺建設為牽引,深入實施美麗煙臺“綠+”“青+”“藍+”“紫+”“金+”五色戰略,在美麗中國建設中先行示范,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和國內示范性的中國北方最美生態城市。

加快全面綠色轉型,污染防治成效顯著

日處理規模45萬噸的光大水務(濟南)有限公司一廠,是目前山東省最大規模的污水處理廠。

記者在一廠廢水排放口看到,處理后的水質干凈清澈,“嘩嘩”流向外面的河道,旁邊大屏上實時顯示著COD、氨氮等檢測數據。工作人員現場從出水口提出水樣倒入玻璃杯,記者舉起玻璃杯與手中的礦泉水相對比,在陽光下水的透明度看不出區別。

作為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和北方地區經濟發展的戰略支點,山東省聚力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加快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優勢。

山東省生態環境廳綜合與科技處二級調研員單曉良告訴記者:“建設美麗山東,必須把綠色低碳發展作為治本之策,加快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在綠色轉型中推動發展,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近年來,山東省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圓滿完成發電行業履約任務,履約率100%。先后開展二輪“四減四增”三年行動,大力調整產業、能源、交通運輸、農業投入與用地結構。新上“兩高”項目嚴格實施“五個減量或等量替代”,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改造全面完成。6月底,山東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歷史性突破1億千瓦。

漫步小清河岸邊的五柳島公園,微風輕拂,綠柳低垂,水波蕩漾,不少市民在這里散步、健身。從曾經河水渾濁、魚蝦絕跡的“小黑河”,經過多年的綜合整治,如今變為水清魚躍、景色秀美的“生態帶”,成為名副其實的“小清河”,再現“小河縈九曲,茂木郁千章”的動人畫卷。

濟南市生態環境局水生態環境處處長李計珍告訴記者:“濟南市采用‘截污納管、產業升級、清淤除黑、活水補源、生態修復、科技監管’等多種手段,實施水環境污染防治、水資源開發利用、水生態修復保護‘三水統籌’治理,實現了小清河(濟南段)‘有河有水、有魚有草、人水和諧’的生態環境蝶變,被評為省級美麗河湖優秀案例。”

“2013-2023年10年來,在全省經濟總量增長68.4%的同時,PM2.5濃度下降61.9%,優良天數比例提升29.3個百分點,重污染天數減少90.6%,國控斷面優良水體比例提升33個百分點。黃河流域、南四湖東平湖流域優良水體比例均達100%,近岸海域優良水質比例95.6%、同比提升10.2個百分點。”這組數據,正是山東省堅持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聚焦藍天、碧水、凈土,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最好詮釋。

在淄博市淄川區羅村鎮的綠色智能重卡換電站,只見一輛電動重型貨運汽車緩緩開進工位,換電設施自動化運行,只需幾分鐘,即可完成電池更換,省時省力又省錢。這是淄博市針對新能源重型貨車充電時間長等問題而創新推出的“電池銀行”。

淄博市搶抓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重大機遇,堅持把移動源污染防治擺在突出位置,構建形成前中后端閉環防治體系,加快治標,加力治本,推動環境空氣質量明顯好轉。近三年,累計減排移動源污染物5.1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000余萬噸。

保護修復多管齊下,拓寬“兩山”轉化路徑

泛舟微山湖上,只見波光粼粼、水天一色,綻放的荷花鋪滿湖面,爭奇斗艷、婀娜多姿。碧水映藍天,綠葉伴紅荷,百鳥舞蹁躚,盡顯生物多樣性之美。

今年春節期間,成群的鸕鶿首次遷徙微山湖國家濕地公園越冬。鳥兒的回歸,是南四湖生物多樣性改善最好的見證。

作為南四湖流域主要所在地,濟寧市持續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強化重要生態空間保護,全市劃定生態保護紅線面積1321平方千米,約占市域國土面積的12%。深入開展整體保護、系統修復和綜合治理工作,累計完成濕地保護修復20.37萬畝,全市濕地面積達260萬畝。

近年來,山東省系統開展生態保護修復,生態承載能力大幅提升。建立覆蓋全域的“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系統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建成綠色礦山110家,濕地修復30余萬畝,全省水土保持率達85.7%。出臺全國首部陸海統籌的省級生物多樣性保護條例,建成了首個省級生物多樣性保護監管平臺。

綠水青山不僅有顏值,更要有價值。山東省不斷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路徑,將生態優勢轉變成發展優勢,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

濰坊峽山生態經濟開發區是山東省首個以生態經濟命名的省級開發區,通過大力培育符合生態區實際的綠色高端產業,構建起了以現代高質高效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等為主導的生態產業體系,全區地區生產總值從2008年的12.92億元增長到2023年底的52.2億元。

走進蒙陰縣桃墟鎮百泉峪村,清澈的泉水汩汩流淌,千年古槐郁郁蔥蔥,一幢幢民宿靠山而建……曾經因礦石開采而滿目瘡痍的小山村,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指引下,已變成了山環水繞、生活富足的美麗鄉村。

好山好水帶來好價值。2021年,百泉峪村成為全省第一個開展生態產品價值核算(GEP)的村,全村生態產品價值達到7270萬元,縣農商銀行給予生態授信4300萬元,為生態建設注入了金融“活水”。

百泉峪村黨支部書記方國明說,百泉峪村現已發展農家樂和精品民宿38家,年接待游客20多萬人次,村集體年收入超50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超4萬元,真正實現了從吃“石頭飯”到吃“生態飯”的轉變。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