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關于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
市場化改革促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通知》(下稱《通知》)。《通知》提出,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推動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上網電量全部進入
電力市場,上網電價通過市場交易形成;同步建立支持新能源可持續發展的價格結算機制,區分存量和增量項目分類施策,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
或階段性影響組件需求
《通知》提出,在推動新能源全面參與市場的同時,建立新能源可持續發展價格結算機制,對納入機制的電量,當市場交易價格低于機制電價時給予差價補償,高于機制電價時扣除差價。通過這種“多退少補”的差價結算方式,讓企業能夠有合理穩定的預期,從而促進行業平穩健康發展,助力“雙碳”目標的實現。
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該措施主要是解決新能源發電具有隨機性、波動性、間歇性等特點,特別是光伏發電集中在午間,全面參與市場交易后,午間電力供應大幅增加、價格明顯降低,晚高峰電價較高時段又幾乎沒有發電出力,新能源實際可獲得的收入可能大幅波動,不利于新能源可持續發展。
對此,《通知》明確,2025年6月1日以前投產的存量項目,通過開展差價結算,實現電價等與現行
政策妥善銜接。2025年6月1日及以后投產的增量項目,納入機制的電量規模根據國家明確的各地新能源發展目標完成情況等動態調整,機制電價由各地通過市場化競價方式確定。
“《通知》要求新能源項目上網電量原則上全部進入電力市場,上網電價通過市場交易形成。對光伏發電項目而言,投資回報以內部收益率(IRR)衡量,收益率與每期現金流流入成正比,當電價形成方式轉為市場化后,電價實時波動將使得現金流變得更加不確定,或加劇業主投資電站時的觀望情緒。此外,‘負電價’等極端價格波動可能對IRR產生非線性沖擊。光伏發電出力曲線通常與電力現貨日內價格波動存在錯配,典型日照時段(例如12:00—14:00)雖為光伏發電高峰,但此時段電力現貨價格常處于日內波谷,形成‘量高價低’的收益剪刀差,直接影響IRR收入端,進而影響光伏投資建設需求。”中信建投期貨光伏首席分析師王彥青解釋,市場化電價波動具有不確定性,會導致投資項目的現金流流入變得不穩定,進而影響項目IRR。因此,在項目收益變得不確定的背景下,后市業主的光伏裝機意愿或受影響。
不過,《通知》同步取消了新能源項目強制配套儲能的要求,或為光伏項目投資帶來邊際改善。據王彥青測算,在15%配儲比例假設下,取消強制配儲可使項目IRR提升約0.5個百分點(未考慮儲能系統峰谷套利收益及電力市場化交易),一定程度減輕邊際投資壓力。
對光伏行業而言,業內人士認為,《通知》發布之前,國內已經有不少省份的新能源發電參與了電力市場交易,后期可能會有光伏電站項目根據各自省份時間安排搶裝,會階段性影響組件需求。
國信期貨分析師李祥英認為,對光伏終端電站來說,全面入市交易意味著電站投資收益不確定性提高,在電力價格走低的時候,組件需求或受到壓制。此外,光伏產業鏈價格持續下跌后,資源條件較好的光伏發電項目平均度電成本已經低于火電,在電力市場具有較強的成本競爭力。
從時間節點來看,王彥青認為,參考近期電力現貨市場價格走勢,
山東等主要光伏裝機省份的市場化電價水平大多低于燃煤發電基準價。因此,2025年6月1日及以后投產的增量項目,將不利于業主差價結算,業主將更有動力在2025年6月1日前完成并網。對多晶硅終端需求而言,或進一步刺激5月份的需求增長,但6月份需求或減少。
從市場反應看,多晶硅期貨盤面并未出現大的波動。2月10日,多晶硅期貨主力PS2506合約報收44435元/噸,僅上漲0.43%。
現貨市場方面,多晶硅價格以持平為主。據中國
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最新數據,N型復投料成交均價為41700元/噸,P型多晶硅成交均價為34000元/噸。需要注意的是,大型企業對N型硅料報價重心上移,市場情緒好轉。
李祥英認為,多晶硅現貨價格持穩,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企業基本遵守自律協定安排生產,行業開工率維持在低位,月度產量在9萬噸至10萬噸之間浮動,現貨供需情況好轉。二是下游硅片價格上行后,企業生產利潤修復,排產量提升。硅片下游電池片的供需情況也明顯改善,春節期間累庫不多。三是按照多晶硅期貨的交割規則,3月份之后生產的多晶硅,可以注冊倉單,企業庫存或許會轉移至期貨市場,存在期現正反饋的可能。
展望后市,長安期貨分析師王楚豪認為,由于當前多晶硅現貨市場成交相對清淡,下游企業均以執行前期訂單為主,新一輪訂單還在洽談中。在行業自律協議的減產限制下,大多數企業均按照配額進行生產,供需失衡的格局或有所緩解,多晶硅價格或以區間震蕩為主。
王彥青認為,目前多晶硅供需雙弱,預計產業鏈維持僵持狀態。雖然硅料廠挺價意愿較濃,但下游負反饋壓力導致硅片環節開始承壓,硅片廠對高價硅料的抵觸情緒或增強,將不利于多晶硅庫存消化與漲價落地。不過,市場對光伏供給側調控仍有期待,預期交易或對期貨價格形成一定支撐。
對居民、農業用戶電價沒有影響
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來,我國一直積極推進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的建設。例如,2024年10月,國家能源局綜合司發布的《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基本規則(征求意見稿)》提出,按照“誰提供、誰獲利,誰受益、誰承擔”的費用補償及傳導原則,調動靈活調節資源的積極性,優化輔助服務價格形成機制,健全輔助服務費用傳導機制,統籌完善市場銜接機制,推動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建設。
記者留意到,在深化電力改革的過程中,電價會出現波動。談及此次《通知》發布對終端用戶電價水平的影響,上述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有關負責人介紹,這項改革對居民、農業用戶電價水平沒有影響,這些用戶用電仍執行現行目錄銷售電價政策。
北京清能互聯科技有限公司發電事業部交易咨詢總監吳仲光認為,市場改革只是一種手段,改革的目的是放松管制、引入競爭、優化能源結構、促進新能源的友好接入和消納。同時建立友好、公平互動的交易平臺,通過市場化交易手段,還原電力的基本商品屬性,發現電力原本應有的時間和空間價值,從而引導資源合理配置,進一步指導電網有的放矢地進行結構性調整優化,促進新興能源消納,引導用戶進行合理的用能優化調整,同時引導資本根據市場需求和價格信號進行合理的遠期規劃和投資。
“電力市場化改革后電價會出現波動,這是改革的目標之一,但波動的方向不一定就是上漲,也可能下降,具體要看影響電力市場供需的各種因素,如一次能源價格、氣候和天氣變化等。”廣東珺樺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華棟表示,當前在進行電力市場改革時,會將居民用電和農業用電單獨劃出來,這一部分由電網公司來代理購電,電網公司購買后,還會以從前一樣的價格向居民和農業收取電費。電力市場改革對居民和農業的用電影響很小,影響較大的是工商業,特別是高耗能企業。這是政策和規則引導的結果。
華棟解釋,電改對用戶的影響應該是,有時用電便宜,有時用電貴。她建議,電力用戶可以從用電成本的角度考慮,改變自己的用電行為。例如,一些可以間歇性生產的工業用戶就會考慮調整生產時間,電動汽車在電價低的時候充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