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別讓環境監測淪為數字游戲

2015-4-13 10:37 來源: 大眾日報 |作者: 邵方超

為什么群眾感受與環境監測數據會相差甚遠?日前,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給出的答案是,“行政管理部門指使監測站編造、篡改監測數據的情況時有發生”。

環境監測是環保工作的手段,最終目的是要改善環境質量,真實準確地記錄監測數據是做好環保工作的基本前提,如果數據因造假“達標”而環境質量得不到改善,環境監測就成了數字游戲,沒有意義。

數據造假之所以屢屢出現,原因大致有二:對排污企業來講,數據從不達標變得“達標”,可以降低排污成本、騙取國家補貼,規避超標排污處罰等,獲得的都是“真金白銀”的利益;對地方政府來講,數據代表地方形象,數據“好看”,通常意味著當地領導干部有作為,是很有面子的事情,數據不好看,則等于給自己臉上抹黑。

這些造假行為,欺騙社會公眾,損害政府公信,對環境監測系統造成了極大傷害,如果任其發展,甚至會誤導政府未來治理環境的決策方向。數據可以造假,但藍天白云總不會說謊,因此考核一個地方的環保工作做得好不好,不能只看地方提供的監測數據,重點還要實地去看一看環境質量是否真的改善,問一問人民群眾的感受是否滿意。

值得期待的是,環保部正在醞釀查處監測數據造假方面的相關配套細則和措施,并將展開專項檢查。在這一過程中,要嚴格按照新的環保法要求,強化執法力度,落實監督責任,比如規定中的“按日計罰”要落實到位,對違規污染企業形成強力震懾,再比如“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一定要將環境監測數據陽光化,一旦發現“篡改、偽造或者指使篡改、偽造監測數據的”,按照規定嚴肅處理責任人。反思這些年環保工作所走過的彎路,用法治的方式嚴查數據造假無疑是最佳選擇,一開始可能磕磕絆絆,但只要堅持下去,結果一定會帶來驚喜變化。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