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史上最嚴環保法”實施已經三月有余,憑借按日計罰、約談、行政拘留等利器,表現可謂頗為強勢。
強勢的第一個佐證體現在數據上
從環保部公開的數據看,與1月份相比,2月份適用按日連續處罰案件數上升60%,適用查封、扣押案件數上升208%,移送行政拘留案件數上升115%。僅
北京一地,三個月里已經查封違法排污企業15家。查封治理后,相關執法部門還會對企業進行后督察,嚴防死灰復燃。“按日計罰”、“移送”、“行政拘留”......各地環保部門三個月內持續亮劍,罰得重,管得嚴,環保執法呈現新氣象。
強勢的第二個佐證體現在約談上
近期,環保部聯系
河北省政府,就“華北之肺”白洋淀的污染
問題,約談保定市政府,要求對白洋淀淀區開展污染整治,確保今年6月底前全面整改到位,限期通過驗收。這樣的場景,河北并非特例。
河南安陽、
湖南衡陽、
貴州六盤水、
山東臨沂、河北承德等地級市的“一把手”,都被環保部公開約談。
環保部約談多位地方政府“一把手”讓環保新政進入密集的“約談季”。這一舉動,讓公眾意外,也令被約談的“一把手”們神情凝重。正如被環保部約談的山東省臨沂市市長張術平在接受這次約談時所表示的,“心情十分沉重”,但是“決心也是非常大的”,“我向你們表示,不會再有第二次約談。”
不論是看數據,還是看約談,環保新政的強勢不言而喻。人們也對今后更加嚴厲的環保執法寄予厚望。
但現實并不樂觀。與強勢并存的很多困境值得關注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
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在接受媒體專訪時指出,環保部約談地方政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長期效果還待觀察。環保部門對地方政府的約束力目前來看依舊有限,如何加強環保部門的執法影響需要各方協調推動。
與此同時,環保部門現有的執法力量參差不齊,尤其是基層的執法力量薄弱,一些縣的環保局就幾個人,到鄉鎮一級甚或沒有人,且環保、執法的專業化水平也相對不足。無疑,下一步環保改革需在這方面發力。
此外,公益訴訟的遇冷也值得關注。在新法實施之前,很多環保法學者預期,公益訴訟的數量會有大幅增長,但事實并非如此。很大程度上,環境公益訴訟在現實生活中存在叫好不叫座的現象。公益訴訟怎樣才能邁開步子,環保部門需仔細研究。
大修后的新環保法直指違法成本低、環保意識弱等環境治理頑疾。“重典”向污染宣戰,強勢向任性說“不”,環保新政在實施三月內贏得了掌聲。面對諸多困境,如何有效克服,讓環保執法切實“強勢”起來,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