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精創電氣副董事長李敏日前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說,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她就制冷行業的
減排問題提出建議。
李敏介紹,目前我國制冷行業總產能、總產量和總消費量均居全球第一,年產品銷售額超1萬億元。在全球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背景下,中國制冷行業在熱泵、新能源汽車、蓄能和數據機房等細分領域快速發展,有望成為中國經濟發展新引擎和產品出口的新名片。
“制冷行業也是全球氣候治理的重點領域,我國也高度重視制冷行業減排工作。”李敏介紹,“加速降低制冷行業溫室氣體排放,不僅可以推動我國制冷空調熱泵行業高質量發展,也將助力國家實現‘雙碳’目標。”為此,李敏建議,建立制冷行業減排多部門協同機制,加速推動新型制冷劑研發及應用研究,盡快建立制冷劑全生命期管理完整體系,從而減少制冷行業溫室氣體排放。
李敏說,降低制冷行業溫室氣體排放量,首先要構建完整行業的數據集合,開展長周期的行業預測,制定中長期制冷劑替代技術路線和能效提升目標,特別是要建立貫穿制冷劑生產、
運輸、倉儲、安裝、維修、回收和處置全生命周期的統一
政策和
法規體系。李敏建議,通過產學研合作模式,推動新型制冷劑研發、制備等基礎研究,鼓勵設立以企業為主導的國家工程科研中心,大幅降低傳統工質材料的應用成本,培育新型制冷劑生產鏈,推動高能效設備應用場景,制定制冷系統能效標準,及時更新低能效產品準入水平。同時,運用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資金,支持制冷設備高能效產品的更新換代和
市場普及。
李敏還提出,要加大知識產權侵權處罰力度。“作為科技型民營企業,最害怕的就是被侵犯知識產權。”她介紹,精創電氣近三年來每年投入不低于7%的科研經費用于技術創新,掌握了冷鏈綠色
節能降碳、冷鏈安全數據分析、智能節能硬件和云服務等多項核心技術。如果市場缺乏有效的知識產權保護,企業的發展必然會受到影響,建議加快大數據、人工智能、基因技術等新領域的知識產權立法,為科技型創新型企業保駕護航。
精創電氣主營冷鏈物聯網,是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今年,我們將進一步聚焦國際化,為更多國內外客戶提供智能化的產品和大數據服務,為行業的綠色發展和國家的‘雙碳’目標貢獻力量。”李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