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光伏產業發展現狀
1、整體形勢有所改善,產能依然相對過剩
2012年,受美歐“雙反”事件影響,
浙江光伏產業遭受重創。2013年上半年起,隨著國家光伏產業支持
政策的相繼出臺,以及與歐盟“價格承諾”協議的簽署,浙江光伏產業出現回暖跡象,整體形勢較去年有所改善。但實地調查顯示,目前除少數幾家大企業開工率較高外,多數中小企業的開工率僅維持在60%左右,產能過剩現象仍然存在。
2、產業鏈比較完備,呈現兩頭小中間大的發布格局
浙江已初步形成包括多晶硅原料、硅片、電池、組件、原輔材料生產以及系統開發應用的較為完備的產業鏈。但從產業鏈結構來看,卻呈現出“兩頭小、中間大”的分布格局,大部分企業集中在切片、電池片以及輔材配套等領域,技術含量和利潤率相對較低。據統計,浙江省光伏原料的40%需要進口,30%需要外省供給。這不僅使企業易受到外部
市場波動、貿易壁壘增多和惡性價格競爭的影響,還制約了企業向上游拓展的能力。在浙江省光伏企業擁有的1220多件專利中,硅片、硅錠的制造專利占比為17%左右,高純硅領域的專利僅占1.2%左右,相比于歐美和日本等發達國家一半以上的光伏專利集中在光伏材料領域,其自主研發能力相對落后。
3、出口向新興市場轉移,國內市場得到更多關注
一方面,隨著國際光伏市場形勢的變化,很多企業正在把新興市場作為重要的出口目的地,在部分國家和地區實現訂單突破,減少于對歐盟傳統市場的依賴。2013年1-8月,在浙江光伏出口市場中,歐盟份額下降至52%,亞洲、非洲、澳洲等新興市場份額則達到48%.另一方面,隨著國內擴大內需等扶持政策的出臺,企業開始積極開拓國內市場,通過中報國家“金太陽”、“陽光屋頂”等示范性項目,參與西部光伏地面電站建設以及開展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應用等積極開拓新增長點。2013年1-8月,浙江光伏產業國內市場銷售份額約為24.6%,雖還處于起步階段,但較往年已有所提升。
4、積極開展光伏電站建設,分布式發電示范推廣
2012年以來,在光伏上游制造業產能過剩、需求萎縮的情況下,到下游投資光伏電站成為很多企業尋求突圍的新手段,多家企業涉足光伏電站建設領域。資料顯示,浙江企業的國內新建項目主要分布于
新疆、
內蒙古等西部地區,海外電站投資項目也逐步增多。同時,分布式發電也在積極推進,目前共有分布式發電項目100個左右(包括在建項目)。但受制于上網電價補貼、推廣應用模式等因素,目前基本以“金太陽”或者光電建筑示范項目居多,完全市場化運作實施的項目較少,發展速度和應用推廣較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