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海床經常受創或斷裂,但北海和巴倫支海的石油工業正在將二氧化碳封存到這些海床下,以減少
碳排放。這類海底碳封存是可行的解決方案嗎?歐盟有一群科學家近日揭示了這一
問題。
隨著在2050年之前將全球平均氣溫增幅控制在兩攝氏度以內的目標變得越來越難以企及,新一輪聯合國氣候會議即將來臨,歐盟及其國際合作伙伴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所有能降低碳排放的方法都被拿來再三考慮,碳捕集與封存(CCS)——通過在合適的地質儲層中封存碳排放來阻止其進入大氣中的一種技術——就是其中之一。
歐盟委員會近日在與能源聯盟交流時承認需要加強對碳捕集與封存的支持。該技術到目前為止沒有能按預期得到發展,主要原因是投資成本高以及低碳價導致的激勵因素缺乏。但潛在的投資者和決策者對碳捕集與封存的另一方面仍不了解:泄漏問題,尤其在海底這類敏感的封存地點。
來自歐盟的一群科學家過去四年一直在監測北海和巴倫支海現有的碳捕集與封存裝置,以確定發生泄漏的可能性及其對當地生態系統的影響。ECO2(海底碳封存對海洋生態系統的影響)項目的科學家們找出了可能的碳泄漏途徑,監測了滲漏點,追蹤了二氧化碳在地層水的擴散,并研究了海底動植物對二氧化碳的反應。5月上旬,該項目的研究人員將這些觀察編譯成一本封存地篩選及監測指南并提交給歐盟。